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中,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读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用4组箭头表示的,箭头①②代表人类从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
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2)在①②过程中,引起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生态破坏;在③④过程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3)根据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11 07:4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过度捕捞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A.天命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类中心论
D.人地伙伴论
同类题2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小题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同类题3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谋求人地协调
同类题4
读下图,分析完成有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
(1)将下列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序号只选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判断下面环境观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是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同类题5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原始社会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小题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
A.原始社会时期开始
B.农业社会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