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虽然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意直接参与。1948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西欧6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1963年和1967年两度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1969年12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1972年1月达成协议。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3年签订的《巴黎和约》的主要内容,指出“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最终达到了什么“战争目的”。并简要概述和约签订地所在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