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城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宋元之后,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此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据史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货;七日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图一与图二所示内容,说出“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中“革命”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说明该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政府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彻底解决灾害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0-04-01 03: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4)综上,体现了唯物史观那一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