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何使我至于此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B.举首蹙頞而相告曰 天下之欲其君者
C.不若嬴而不助五国也
D.可得寡人之耳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2-28 12:1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节选自《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将军、费将军 纵:出兵攻击
B.空言虚语,非所也 守:坚持
C.镇国家,抚百姓,馈饷 给:供应
D.有功者之     害:嫉恨
【小题2】下面关于《高祖本纪》中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氾水之阳”中“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节,为古代君主征调兵将时的凭证。
C.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郦生不拜,长揖”中的“揖”本意是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还有让出,逊主的意思。文中指平辈相见之礼。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②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③,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④,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⑤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⑥,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⑦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宫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 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扆(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臣曰:“汝必师之。” 师:老师
B.今孔子将适周 适:到……去
C.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观乎明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又有周公相成王  及时相遣归
C.此周公所以盛也  所以游目骋怀
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小题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敬叔与(孔子)俱
C.(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请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诫,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小题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十六岁花季”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