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毕业二十年的大学校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②如果没有台下对自己能力的精心打磨,舞台聚光灯下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位学富五车、气度不凡,光彩照人的才女呢?
③李广身先士卒,戎马一生,对待士兵解衣推食,虽然一生未能封侯,但深受士兵拥戴,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④这份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而微的分析,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⑤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识,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
⑥体育明星们在体育场上叱咤风云,在求学路上也不甘落后,他们中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拥有博士学位,这着实让人钦佩。
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⑤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2 09:4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小题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 )。
②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 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的     魅力。
③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的动态一项思想活动,还将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经典作品。
⑤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
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  ,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⑥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B.而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是不变的。
C.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不变的。
D.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人们是不变的。
【小题2】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鱼龙混杂
B.风起云涌 延绵不绝 家喻户晓 泥沙俱下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鱼目混珠
D.粉墨登场 空前绝后 举足轻重 差强人意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动态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文化生产。
B.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思想活动,还将是动态的一项文化生产。
C.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D.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个体的一项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个体的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