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刘夙疾病(缠绕,被缠绕) 前太守臣逵臣孝廉(考察)
B.或凭几学(写字) 余牖而居(关闭)
C.受物之汶汶者乎(皎洁的样子) 鼓而去(船桨)
D.者辱赐书(从前) 则仆尝前辱之(责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3 02: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以上文字选自《阿房宫赋》,赋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立远视(_______)   (2)秦人不自哀(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辇来于秦”的“辇”相同的一项是……( )
A.西望武昌诸山B.吾家读书久不
C.后人哀之而不D.亦足以称快世俗
【小题4】与“戍卒叫,函谷举。”的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快哉此风!B.白首不见招。
C.其制稍异于前。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小题6】文中划线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就此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6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宜置吏   以:介词,按照
B.赵王李牧   让:动词,责备
C.张左右击之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D.武遂、方城 拔:动词,攻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带军有方。他为赵国镇守边境,面对匈奴的入侵,坚持以守代攻,这样保持了雁门数年的平稳,却被误解为胆怯惧战而遭调职。
B.李牧有勇有谋。在士气高涨皆愿一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设置圈套,引出匈奴大部,再布阵攻之,匈奴损失惨重,十余年不敢入侵。
C.李牧勇于担当。在扈辄败兵失武遂,赵国损失惨重时,担起赵国大将军之职,连破秦军,赶走秦将,并抵御了南方的韩、魏两国,功勋卓著。
D.李牧命途坎坷。多次不被朝廷信任,最后与司马尚奋力抵御秦将王翦的进攻,而赵王听信秦王挑唆,中反间计,公开抓捕了两人并斩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B.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C.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D.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维岳故之 贳:赦免B.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江,京师溃 渡:渡过D.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C.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
(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