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各项两句话中不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成五采
B.若入前为寿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要项伯     不敢倍德
D.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7 02:3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 趣:往,取。
B.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暂:一时
C.终期于尽 期:约定
D.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小题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所遇/而君幸赵王
B.犹不能不之兴怀/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已陈迹/谁为大王此计者
D.夫人相与/耳得而为声
【小题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一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
注:①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爱:亲近
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   狱:案件
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向北
D.曰“近我”,以尊异之     异:使…与众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欲与亚父
C.终以是脱高祖    则思知足以自戒
D.高后崩,代王之来 我之谓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小题4】下列对夏侯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B.夏侯婴是一个为刘氏江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忠正之臣。
C.夏侯婴虽然重情义,为人善良,做事谨慎,但缺少谋略。
D.夏侯婴忠心耿耿,废少帝,立代王,稳定了刘氏基业,促进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
(2)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同类题5

一、阅读课文一至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①   )愈闻汝丧之七日,(②   )能衔哀(③   (④   (⑤ ),使建中远具时(⑥   )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⑦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中年兄(⑧   )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⑨   )。(⑩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⑪   )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⑫   )言之(⑬   )也。

吾年十九,(⑭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⑮  )汝。又四年,吾往河阳(⑯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3)明年(⑰   ),丞相(⑱   ),吾(⑲   )汴州,汝不(⑳   )来。是年,吾佐戎(㉑   )徐州,使取汝者(㉒   )行,吾又罢去(㉓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㉔   )于(㉕   ),东亦(㉖   )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4)呜呼!孰谓(㉗   )汝(㉘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㉙   )处。故舍汝而旅食(㉚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㉛     )。(㉜   )知其如此,(㉝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㉞   )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_________)
(2)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3)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4)乃能衔哀诚(_________)
(5)乃能衔哀致(_________)
(6)使建中远具时之奠(_________)
(7)吾少(_________)
(8)中年,兄南方(_________)
(9)皆不幸早(_________)
(10)先人后者(_________)
(11)汝时小(_________)
(12)亦未知言之悲也(_________)
(13)亦未知其言之也(_________)
(14)来京城(_________)
(15)而归汝(_________)
(16)吾往河阳坟墓(_________)
(17)明年,丞相薨(_________)
(18)明年,丞相(_________)
(19)吾汴州(_________)
(20)汝不来(_________)
(21)吾佐戎徐州(_________)
(22)使取汝者行(_________)
(23)吾又罢去(_________)
(24)吾念汝于东(_________)
(25)吾念汝从于(_________)
(26)东亦也(_________)
(2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8)孰谓汝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9)终当久相与处(_________)
(30)故舍汝而旅食京师(_________)
(31)以求斗斛之禄(_________)
(32)知其如此(__________)
(33)万乘之公相(_________)
(34)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一组是(   )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③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④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⑤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⑥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3)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4)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