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鞅欲变法,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集市) |
B.令行期年(一周年) |
C.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助词,的) |
D.明日,秦人皆趋令(第二天) |
【小题2】与“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
B.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
C.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
D.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
【小题3】卫鞅斥责乱法之民,将他们“尽迁之于边”是因为
【小题4】从最后一段看,作者将卫鞅的变法记述下来的目的是
。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2)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