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06 04:08: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郎口:“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真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惊更历将相而已困蹶不振怏怏难乎。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摘自《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惊更历将相/而己困蹶不振/怏怏难平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惊更历将相/而己困蹶不振/怏怏难平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惊更历/将相而己/困蹶不振/怏怏难平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惊更历/将相而己/困蹶不振/怏怏难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女子受皇帝宠爱,叫“得幸”,《鸿门宴》“妇女无所幸”中的“幸”亦为此意。
B.锱铢,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铁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C.侍郎,古代官名。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文中的科举主试官崔郾应该是吏部侍郎。
D.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描写了阿房宫中宫女“开妆镜”“梳晓鬟”等生活细节,以排比和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
B.杜牧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C.杜牧因为《阿房宫赋》被崔郾赞为“王佐才”赏识杜牧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并用“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D.杜牧为人豪放不羁,不拘小节,性格刚强、正直,敢于议论国家大事,他写诗感情豪迈,通常语出惊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2)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小题5】《阿房宫赋》流传千古,彰显杜牧过人才华,文段二对其才华有多处侧面刻画,请归纳整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与语之 说:交谈B.家弟年少,未事宜 闲:熟习
C.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 纠:纠缠D.司马子如等旧怨 挟:挟持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B.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C.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D.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受到高祖父子两代人的信任,高祖在认识他不久就因为弟弟高琛年少能力不足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高琛留守后方。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他认为邢邵适合担任府僚,使邢邵得到重用,没想到邢邵却在与世宗交谈时说他的不是。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给邺城的诸位权贵写信,对不能搭救那些被崔暹处置的人而表示遗憾。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君主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能为之改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 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  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  原:赦免
D.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  数:数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公主家奴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小题4】文章写了董宣不畏强权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