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在赵    曲:委屈
B.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  逆:违背,触犯
C.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D.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 弩:愚劣,无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1 03:4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选自李密《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闵凶 夙:早时B.门衰祚薄    薄:迫近
C.常在床 蓐:通“褥”,垫子D.蒙国恩    寻:不久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至成立 ③臣供养无主
②急星火 ④臣具表闻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前太守臣遠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A.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考察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举荐我为优秀人才。
B.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考察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考中成为优秀人才。
C.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观察我很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让我去考秀才。
D.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观察我很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举荐我为秀才。
【小题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遭受父亲去世和母亲改嫁的变故,且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
B.李密自幼孤苦不幸,由祖母抚养成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非常深厚。
C.李密说自己身受“圣朝”的清明教化和皇上的器重,表明自己有奉诏就职之心。
D.选文先讲祖孙之情后述君臣之义,最后介绍作者的两难境地和为国尽忠的选择。

同类题4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魂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塑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散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限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两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宣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巳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余,撰长书以为,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调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选自《宋学士文集》)

(简注)
①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人,明初文学家。②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③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④负箧(qiè)曳屣(yè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⑤将臭(xiù):香袋。⑥禀(lǐn)稍:官家给的粮食。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康”或“稍”。
(阅读指要)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是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今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正在国子监读书的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文中描述了他年轻时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勤奋学习。东阳,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  (2)以拥覆,久而乃和(___________)
(3)生以乡人子余(___________) (4)撰长书以为(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从”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间”句中“从”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合离衡,相与为一B.时至轩中,余问古事
C.而六国破灭之故事D.樊哙良坐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B.四支僵劲不能动
C.同舍生皆被绮绣D.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B.录毕,送之
C.腰人持沃灌D.寓逆旅,主人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小题6】文中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和太学生的求学条件作对比的?以此说明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