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督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17 06:4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 亦尝侧闻长者之遣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已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句月,迫季冬,仆又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官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令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选自《报任安书》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仆不相师 望:抱怨
B.仆又从上雍 薄:接近
C.幸勿为    过:过错
D.无所短长之效 短长:大小(功绩)
【小题2】下列各组 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古耻之 客逾庖
B.商鞅景监见 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C.污辱先人 此吾祖太常公执此
D.时俯仰  夫六国秦皆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安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写信要求司马迁向汉武帝推举贤才,司马迁在文中引用了钟子期和伯牙的典故,表明虽然两人之间友情深厚,但自己遭遇不幸后,推荐贤才只能自取其辱,只好拒绝朋友的请求了。
B.司马迁引用雍渠、景监、同子等人的材料是为了表明宦官是历来被人瞧不起的,有志之士往往以宦官的推荐为耻辱,因而自己承受宫刑后,近于宦官,是不适合推荐贤才的。
C.选文紧紧围绕任安的要求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拒绝的理由,表明自己对任安“推贤进士”的要求不愿为、不配为、没有心情为。
D.选文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在解释拒绝任安请求的原因的同时,一再倾诉自己遭受宫刑后的屈辱和痛苦,一个惨遭迫害的不幸者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延羞当世之士邪?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②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③,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④,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⑤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⑥,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⑦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宫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 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扆(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臣曰:“汝必师之。” 师:老师
B.今孔子将适周 适:到……去
C.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观乎明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又有周公相成王  及时相遣归
C.此周公所以盛也  所以游目骋怀
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小题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敬叔与(孔子)俱
C.(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请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诫,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小题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十六岁花季”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