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起者,卫人也,鲁君  事:侍奉
B.武侯西河而下 浮:泛舟
C.魏置相,田文 相:以……为相
D.故楚之贵戚尽欲吴起    害:厉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9 05:0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去,终已不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奏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左股。荆轲废,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回头看
B.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C.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D.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荆轲遂就车去    秦武阳奉地图匣
B.故荆轲乃逐秦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遂拔以击荆轲,断左股 乃引匕首以提秦王
D.左右曰:“王负剑!王负剑!” 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②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封  ③皆白衣冠以送之  ④倚柱而笑,踞以骂  ⑤使使以大王,唯大王命之  ⑥又而为歌曰  ⑦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⑧士皆瞋目,发尽指冠  ⑨潜受其言,辎重,更为轻装速发 ⑩谅主簿豆卢毓延于狱,相与协谋
A.①⑤⑦⑨/②⑧/③④/⑥⑩B.①⑦⑨/②⑥⑧/③④/⑤⑩
C.①④⑦/②⑧/③⑥/⑤⑨⑩D.①⑦/②④⑧/③⑥/⑤⑨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D.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三矢赐庄宗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说明了盛衰之事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思谦,字景让。少孤,警敏好学,凡名物度数、纲纪本末,考订详究,尤深于邵子《皇极经世书》。文宗天历初政,收揽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思谦,时年四十矣。先是,关陕大饥,民多鬻田流徙,及来归,皆无地可耕。思谦言:“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从之。
明年九月,监察御史。时有官居丧者,往往夺情起复,思谦言:“三年之丧,谓之达礼,自非金革,不可从权。”遂著于令。有诏起报严寺。思谦曰:“兵荒之余,当罢土木,以纾民力。”帝嘉之,赐缣绮旌之。元统二年六月,召为中书省员外郎,上言:“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法应加重。”遂令法曹议,著定制。
至正元年,岁,盗贼蜂起,剽掠州邑,思谦力言执政,当竭府库以赈贫民,分兵镇抚中夏,以防后患。庐州盗起,思谦亟命庐州路总管杭州不花领弓兵捕之,而贼已不可扑灭矣。言于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王帝室之胄,镇抚淮甸,岂得坐视!思谦愿与王戮力殄灭。且王府属怯薛①人等,数亦不少,必有能摧锋陷阵者,惟王图之。”王曰:“此吾责也,但鞍马器械未备,何能御敌?”思谦括官民马,置兵甲,不日而集,分道并进,遂禽渠贼,庐州平。既而颍寇将渡淮,又言于王曰:“颍寇东侵,亟调芍陂屯卒用之。”王曰:“非奉诏,不敢调。”思谦言:“非常变,理宜从权;而擅之罪,思谦坐之。”王感其言,从之。
寻召入,为集贤侍讲学士,修定国律。十三年,升中丞,年近七十,上章乞身,不允,特旨进一品,授荣禄大夫。入谢,感疾,及命下,强拜受命,明日
《元史·列传七十一》
(注)①怯薛:蒙古语,宫廷侍卫。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思谦    西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B.岁,盗贼蜂起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C.而擅之罪,思谦坐之 涂有饿莩而不知
D.强拜受命,明日  信臣精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著定制 天下笑者,何也
B.思谦力言执政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C.王帝室之胄,镇抚淮甸    斧斤时入山林
D.非常变,理宜从权 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思谦少年时聪敏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及其来龙去脉都有详尽的研究,因而获得了很大的名声。
B.皇帝下令修建报严寺时,陈思谦建议,兵荒之后,应停止建设,体恤民力。皇帝大加称赞,并赏赐给他许多精美的丝绸和旗帜。
C.“拜监察御史”中的“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除以及左迁等。
D.“乞身”:因为古人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请老等。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谦括官民马,置兵甲,不日而集,分道并进,遂禽渠贼,庐州平。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