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转殿中侍御史。介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旦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介嫌于右宰相,请外,以知荆南。神宗立,以三司使召。先时,宰相省阅所进文书于待漏舍,同列不得闻。介谓曾公亮曰:“身在政府而文书弗与知,上或有所问,何辞以对?”乃与同视,后逐为常。帝欲用王安石,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薨,年六十。

(选自《宋史·唐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B.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C.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D.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文中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B.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请外,请求“外放”或“放外任”,即京官到地方任职。
D.神宗,庙号。庙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义正词严。唐介任县令时,针对辽使勒索驿吏的现实,下令说:“不是法令规定应该供给,一概不给。稍微损毁我方器物的,一定追捕他。”
B.唐介为民谋利。边界上塘水漫溢侵害农田,唐介筑堤拦水,百姓因此得利;转运使崔峄将库绢提高价格分配给百姓,唐介扣住公文没有下达。
C.唐介刚直敢言。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通过宦官侍从结交后宫,因此才得到执政的职位,请求皇上罢黜文彦博宰相之职。
D.唐介遭受排挤。皇帝想要任用王安石,遭到唐介的反对,王安石执掌政事后,得到皇帝的支持,对唐介打击报复,唐介含愤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2)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1 09: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①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②,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颉颃( xié háng):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  ②韬戢(tāojí):收藏;敛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B.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C.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D.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古代官名,商周时为史官,自秦开始,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太师”自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大多是重臣的加衔,既示恩宠,又予实权。
C.“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欧阳修也获此谥号。
D.“词科”为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淡泊名利,心系百姓。他被贬后,在儋耳三年期间,能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并且热心对待百姓,和他们交往非常密切,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戴。
B.苏轼才气不凡,文采过人。神宗、高宗都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神宗读起来常常忘了吃饭,高宗常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经常就忘了疲倦。
C.苏轼少有大志,追求不俗。童子时读了《庆历圣德诗》后,就拿诗中所说的韩琦、范仲淹等贤人去问老师,这时他就有和当代贤人相并列的想法。
D.苏轼才高难酬,仕途坎坷。神宗、高宗两位皇帝都能够了解他的品行,喜欢、欣赏他的才能,可是苏轼却多次被贬黜,终究没能被重用为宰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2)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B.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C.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D.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B.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C.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D.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 ①常平:官仓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援笔而成,辞甚伟    援:持,取
B.州县吏莫敢诘 诘:追究
C.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假:凭借
D.士与王安石游 游:交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之不能复合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巩导之于欧阳修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以吝故不及 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各句中,句式和“章邱民聚党村落间”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洎牧以馋诛
C.是寡人之过也
D.遂与秦王会渑池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2)—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小题5】巩被称为“儒者能吏”,文章第二段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能”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祐,字天祐,广州人。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右卫指挥使。年十九,从总督潘蕃征南海寇,先登有功。正德二年,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德庆、泷水。瑶、僮负险者闻其威信,稍稍遁去。总督林廷选引为中军,事无大小咨焉。守备惠、潮,捣盗魁刘文安、李通宝穴,平之。迁广西右参将,分守柳、庆。总督陈金讨府江贼,命祐进沈沙口,大破之。增俸一等,擢副总兵,镇守广西。寻进署都督佥事。古田诸瑶、僮乱。祐言:“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从之。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斩首五百余级,玺书奖劳。又连破古田贼,俘斩四千七百,进署都督同知。已,复讨平肇庆诸蛮。增俸一等,荫子,世百户。嘉靖改元,母丧,哀毁骨立。寻以疾乞休,还卫。初,上思州土目黄镠作乱,祐购其党黄廷宝缚献之。总督张嵿恶祐不白己,至劾祐怀奸避难,逮系德庆狱。数上书讼冤,释令闲住。卢苏、王受乱田州。总督姚镆召至军中,待以宾礼,多所裨赞。后王守仁代镆,询抚剿之宜,祐曰:“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守仁纳之,苏、受果效顺。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又剿广东会宁剧贼丘区长等,斩首一千二百,勒铭大隆山。十一年,杨春贼赵林花陷高州,总督陶谐檄祐讨。深入,多所斩获。忽中危疾卒,军中为哀恸。祐身长八尺,智识绝人。驭军有节制,与下同甘苦,不营私产。性好书,每载以自随,军暇即延儒生讲论。尝过乌蛮滩,谒马伏波祠,太息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题诗而去。后田州人立祠横山祀之。
(选自《宋史•张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B.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C.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D.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世职,“袭”指帝位、爵位、领地等世代承袭,“世职”指世代承袭的职位。
B.瑶、僮,主要生活在两广和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的少数民族,僮族即壮族。
C.勒铭,意思是镌刻铭文,即在金属、石头等坚固东西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后指祭祀用的各种礼器。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祐喜好读书,终身学习。张祐少年时期就特别喜好读书,并擅长写文章,后来在军旅生活中也不忘读书,每每用车装着书跟随行军,闲暇时间就请儒生们谈论书中内容。
B.张祐熟悉蛮夷,谋略得当。张祐对蛮夷的有关事情比较熟悉,总督林廷选、王守仁等人都向他咨询过剿灭或安抚蛮夷的事情,张祐的谋略十分符合当时形势,效果很好。
C.张祐骁勇善战,战功显著。张祐在守备惠、潮时平定了贼寇刘文安、李通宝,在总督陈金讨府江贼时攻陷沈沙口,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时连破古田贼寇。
D.张祐治军有方,甚得人心。张祐智谋才识超过常人,与部下同甘共苦,不谋求私人财产;拜谒马伏波祠题诗后,当地百姓也建祠祭祀他;得重病去世后,军中为之哀恸。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
(2)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