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所业:所写的诗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B.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C.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D.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未振,所业投贺知章 以:把,介词
B.激怒贵妃  以:来,连词
C.力士之 耻:以…为,对…感到羞耻
D.妃辄之 沮:沮丧,不高兴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燕:汉代赵飞燕,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在中国历史上,“环肥燕瘦”中的“燕瘦”便是她,而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B.华阴:作为县名,因在“五岳”中的西岳华山的北麓而得名。阴,是指山的南面。
C.夜郎:汉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西、贵北和滇东北及川南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行至白帝城遇朝廷大赦,便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欣喜诗句。
D.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以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不仅贺知章认可其诗文才华,就连唐玄宗也大为认可。
B.李白性情傲慢放诞。他曾在酒后奉旨草拟诏书之时,让高力士为自己脱去靴子,也因此遭到高力士的借机报复。
C.李白喜欢以酒交友。嗜酒的李白喜欢以酒会友,先后结交了“竹溪六逸”中的其他五人及“饮酒八仙人”的其他七人。
D.李白仕途坎坷。被唐玄宗任用为翰林,却得罪了高力士、杨贵妃,难被提拔;安史之乱中被永王李璘征用为府中办事的属官,后因李璘造反被牵连,最终被流放。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2)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7 06:44: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特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 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注:①窭(jù):贫寒    ②汙:同“污”,污点    ③挠弱:懦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B.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C.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D.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宰”是主宰,“相”是辅助,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B.擢,在表示官职变更时,意为“选拨、提拔官职”,与“拔”相同。
C.布衣,形容生活节俭、穿粗布衣服的人。意同“布衣蔬食”、“布衣百姓”。
D.工部,古代“六部”之一,即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琯获罪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捡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
【小题4】请把文中换横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