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③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B.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C.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D.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D.景泰,为年号。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是从汉武帝时才开始有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建议将给事中王汝霖的女婿瑾贬官,却遭到他王汝霖等人的诬陷,但他并不惧怕,对王汝霖等人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⑵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1 11:48: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帝以久劳不问。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节自《明史·顾成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B.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C.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D.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
C.我囯封建王朝奉行嫡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嫡子继承。
D.文中“谥武毅”的“谥”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杨广为隋炀帝。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成年少时擅长骑马使长枪,并且还喜欢文身,曾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专门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但他在北平时却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
B.建文帝元年顾成抵御燕师,被俘后投降了燕王仍受重用,而且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后来朱棣继位当了皇帝,仍封他为镇远侯,留守贵州。
C.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镇守贵州时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后来又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被召回京城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时,他却婉言谢绝了。
D.在贵州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但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2)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
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B.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C.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D.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
C.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代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时授以诰命。
D.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交通运输、赋税财政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恢复生产,修建道路,赢得百姓爱戴。
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留宿两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妻儿,最终感化冯晓率领部下投降。
C.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因此更加气焰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以磔刑。
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贡献卓著。后因接触瘴气染病,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
(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缮悉倚賴焉。及城破,坐削籍。巡抚方一藻惜其才,请留之,未报。监视中官马云程亦以为言,乃报可。新甲言:“臣蒙使过之恩,由监视疏下,此心未白,清议随之,不敢受。”不许。寻进副使,仍莅宁远。
七年九月报右食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寞府数甲以戒备久弛亲历塞埂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屡疏请于朝,加整饬,边防赖之。杨嗣昌为总督,与新甲共事,以是知其才。九年五月,内艰归。
十一年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外艰,嗣昌方任兵部尚书,荐新甲堪代。诏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夺情任之。会大清兵深入内地,诏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协御。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
明年春,畿辅解严。顺夭巡按刘呈瑞劾其前后逗挠。新甲历陈功状,且言呈瑞挟仇,帝不问。既赴镇,列上编队伍、严哨探、明训练、饬马政、练火器、禁侵渔诸事,报可。麾下卒夜哗,新甲请罪,亦不问。给事中戴明说尝劾之,帝以轻议重臣,停其俸。
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债帅。深结中貴为援,与司礼王德化尤昵,故言路攻之不能入。当是时,闯贼蹂躏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贼,先后陷殁,贼势愈张。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帝辄慰留。
(《明史·陈新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年九月/擢右金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B.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土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C.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D.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宜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于乡,是被动句,往往指当事人品行优异,被乡里有德者联合举荐为官。
B.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大理寺共为“三法司制
C.削籍,相当于现在的开除公职,是一种比“革职”处分更重的处理官员方式。
D.内艰,是指遭遇母亲去世,有时也说成是“丁内忧”,而遭外艰是指遇父亲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新甲由地方转任军队,工作勤勉。崇祯四年,大凌新城告急,援兵多,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
B.陈新甲面对人生沉浮,以德自持。他被“削籍”,宦官替他说情,但他因惧怕名声受辱而甘愿接受处罚。
C.陈新甲深入边防一线,屡献边策。他亲自到边防墙堡视察,全面掌握边防设施损坏情况,积极献言献策。
D.陈新甲深得皇上宠信,为所欲为。他做了些有利于国家之事,但为官不清廉,且又深结中贵,令人不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
(2)给事中戴明说尝劾之,帝以轻议重臣,停其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矫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战跨马梁、田家梁、西红山等,并有功,宣府膳房堡守备。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欢呼歌饮,寇莫测所为,不敢登。臣夜决围出,取他道以归。上官壮之,擢延绥入卫游击将军。隆庆元年九月,土蛮大入昌黎、卢龙,游骑至滦河。诸将莫敢战,臣独勒兵赴之。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呼声震山谷,寇以数骑尝,奋前斩之。追至棒槌崖,斩首百十余级,坠崖死伤者无算。事宁,蓟镇诸将悉获罪,臣以功增秩二级。万历初,录秋防功,进署都督佥事。炒蛮潜入古北口,参将范宗儒追至十八盘山,战,余众被围。臣急偕游击高廷礼等驰救,寇始去,坐镌一枝。五年春,以总兵官镇守宁夏。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刺,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臣夜决汉、唐二渠水,道不通,复陈兵赤水口,俺答乃从山后去。三岁互市,毋敢哗者。阅边给事中以苛礼责望,劾罢之。十一年,小阿卜户犯黑峪关,守将陈文治以下俱逮系。诏起臣副总兵,驻守马兰峪。会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徏臣代之。长昂雅惮臣,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乃抚赏如初。时诸部长桀鹜甚,经略郑洛专主款。臣以为不足恃,上书陈八难、五要。且以创重乞归,帝不许。后二年,谢病去。臣更历四镇,名著塞垣,为一时良将。

《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B.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C.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D.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官职的变动,可指升职,也可指降职。
B.“殁”通“没”,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使用的对象和“崩”相同。
C.“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所加之官或为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
D.“乞归”在古代是指官员请求辞职回归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臣独闯敌营,作战勇猛。为营救千总刘朋他单骑冲入敌阵,用箭射中敌人首领,夺马载刘朋而回。
B.张臣用兵机智,巧设疑阵。在任膳房堡守备时,面对敌兵,他让士兵以水代酒,欢呼歌吟,让敌人摸不清情况,从而不敢轻易进攻。
C.张臣仕途畅通,一路飙升。他从一个队长,升任千总、守备,一直到四镇的总兵,没有败仗,没有降职。
D.张臣威名远扬,不战而胜。朵颜长昂进攻蓟镇边境时,因张臣换防蓟镇而内心惧怕,因此派亲人请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
(2)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刺,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诸驸马中,尤爱殷。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及燕师日逼,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燕兵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沮。而凤阳守徐安亦拆浮桥,绝舟楫以遏燕。燕兵乃涉泗,出天长,取道扬州。

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殷畜养亡命,帝曰:“朕自处之。”因谕户部考定公、侯、驸马、伯仪仗从人之数,而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送辽东。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遣官为殷治丧,荣定,而封许成为永新伯。

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谓深、曦实杀殷,请于帝,断二人手足,剖其肠祭殷,遂自经死。十二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八月,年七十一。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B.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C.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D.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
B.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本是汉代官名,指驸马都尉。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并非实官。
C.谥,古代王侯将相、著名人物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行追加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天性恭敬谨慎,富有谋略,善于骑射。在驸马之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他。
B.燕王以进香为名派使者向梅殷借路。梅殷以先皇有禁令,不遵守为不孝为由加以拒绝,燕王大怒。
C.燕王即帝位后,梅殷仍拥兵淮上,成祖逼迫公主咬破指头写成血书递交梅殷。梅殷收到血书之后恸哭不已,于是返回京城。
D.梅殷溺死的真相大白之后,成祖派遣官员为梅殷办理丧事,追封他为永新伯,并且封梅殷的两个儿子为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2)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