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七十余战
B.项王乃复引兵而     数阕,美人和之
C.令诸君知天我 复聚其骑,其两骑耳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马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07:0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二)

义熙末,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B.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C.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D.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无储粟,指家无余粮。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B.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秩四百石到二百石,是为长吏。”
C.征,是汉代征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充任要职。
D.郡,秦汉的主要行政区,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小题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生: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求之途 靡:无,没有。
C.俄顷弘至,亦无也 忤:违背。
D.贵贱之者,有酒辄设   造:建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2)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泸江 次:驻扎B.除武昌 竟:最终
C.吾独其责   当:承担D.昆弟贫来者   归:回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问,元代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政事,秦始皇始设此职。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他读书多记忆好,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让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2)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高司谏书(节选)

欧阳修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简注)①范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时任天章阁待制。②安道:余靖,字安道,时任秘书丞。③师鲁:尹洙,字师鲁,时任太子中允。
(阅读指要)

本文节选自《与高司谏书》,是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信中的一段。高若讷当时任左司谏,范仲淹屡次上书批评时政,与宰相吕夷简冲突,被贬官,高若讷是谏官,不但不向皇帝进言,反而说范仲淹的坏话。欧阳修非常气愤,写了这封信。高若讷接到信后,上交给皇帝,欧阳修因之也遭贬官处分。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足下诮希文为人(_____________) (2)然后其疑遂_____________
(3)今又以言事宰相得罪(_____________) (4)不敢一宰相以近刑祸(_____________
【小题2】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非”与“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句中“非”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礼勿视,非礼勿听 B.天下不以郑尹而快孙子
C.觉今是而昨    D.臂加长也,而见者远
(2)下列句中“文”与“以智文其过”句中“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越人断发身 B.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C.腐儒末学,过饰非    D.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漫灭
【小题3】“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他在朝为官,识大体有始终,让天下人都知道了。
B.他在朝为官,识大体知主次,有始有终,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
C.他在朝为官做事,有始终,有依据,被天下人所承认。
D.他在朝为官行事,恪尽职守,这是天下人人知晓的事情。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2)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小题5】上文作者运用横向对比的手法,凸显出范仲淹与高司谏________________,尖锐地揭露了高司谏________的行径,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