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诸葛亮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③,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⑤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⑥则不能励精⑦,险躁⑧则不能治性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⑩。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
(简述)
①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占领荆州,西取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军中,年五十四。有《诸葛亮集》。②修身:修养自身,修炼自己的人格。③澹泊:恬淡寡欲。“澹”同“淡”。无以:不能。明志:昭明志向。④致远:达到高远的目标。⑤广:扩展。⑥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⑦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⑧险躁:冒失浮躁。⑨治性:陶冶性情。⑩接世:即济世,指服务于社会。
(阅读指要)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为诫子立志而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信。这篇80多字的短文,充分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望。在文中,作者运用了正反说理的方法,把道理说得十分透彻。前半篇着重于正面说理,告诫儿子要静心学习,增长才干,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后半篇侧重于反面训导,告诫儿子要力戒淫慢、险躁,不要虚度年华、终身碌碌无为。篇末的反诘,发人深省,有着深刻的警世作用。文章观点鲜明,中心突出,文字精炼,言简意赅。文化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已成为经典格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译不衰。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
身(________) (2)
俭以养德(________)
(3)淫慢而不能
励精(________) (4)意与日
去(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致”与“非宁静无以致远”中“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先享无穷逸致矣 | 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俭
以养德”中“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非淡泊无以
明志”中“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B.吾得兄事之 |
C.余嘉其能行古道 |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