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便。

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全活甚众。

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

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卫州。鼎以衰病,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鼎遣兵屡之 相如因持壁
B.入粟草各有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鼎以衰病 楼下殿,辇来于秦
D.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 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如何 失所与,不知
B.缘今无他阙,姑授未发,太子迟之
C.进拜焉 项王即日留沛公饮
D.行尚书省卫州   从径道亡,归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1 10:4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守约,开封酸枣人。以父任为左班殿直,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选知恩州。仁宗谕以乱后抚御之意,对曰:“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臣愿尽力。”徙益州路钤辖,累迁文州刺史、康州团练使、知雄州,历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步殿前都虞候。

入宿卫,迁洋州观察使。卫兵以给粟陈哗噪,执政将付有司治,守约曰:“御军安用文法!”遣一牙校语之曰:“天子太仓粟,不请何为?我不贷汝。”众惧而听命。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留后。神宗以禁旅骄惰,为简练之法,屯营可并者并之。守约率先推行,约束严峻。或言其持军太急,帝密戒之,对曰:“臣为陛下明纪律,不忍使恩出于臣,而怨归陛下。”帝善之,欲置枢府,宰相难之,乃止。宋守约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守约曰:“臣岂不知此非理?但军中以号令为先。臣承平总兵殿陛,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耳。蝉鸣固难禁,而臣能使必去,若陛下令守一障,臣庶几或可使人。”上以为然。莅职十年卒,年七十一。赠安武军节度使,谥曰勤毅。

子球,以荫干当礼宾院。再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使还,图纪上之,神宗称善,进通事舍人。帝崩,告哀契丹,至,则使易吉服,球曰:“通和岁久,忧患是同。”契丹不能夺。积迁西上阁门使、枢密副都承旨。为人谨密,朝日所闻上语,虽家人不以告。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B.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C.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D.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有知州兼安抚使、经略安抚使,又兼路分钤辖的,也有知州兼州钤辖的。
B.禁旅,犹禁军,是封建时代直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C.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调动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授”“拜”“迁”“补”“徙”“升”等。“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节度使,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守约凭借父亲的恩荫担任左班殿直,后来官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被选拔担任恩州知州时。面对仁宗治理恩州的晓谕,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B.宋守约进入禁军,升任洋州观察使。卫兵因为供给的军粮太陈而喧哗吵闹,主管官员将把他们交给主管部门治罪,宋守约认为对禁军不能使用一般的法令条文。
C.皇上认为宋守约命令十兵捕蝉一事不妥,宋守约进行了辩解:军队中是要有命令就要执行的,不知道士兵能不能做到有令必行,所以就以捕蝉来检验罢了。
D.神宗驾崩,吊唁的契丹使者到达后,宋球就让契丹使者脱下身上穿的华丽的吉服,他认为宋和契丹互相往来和好已经很久了,忧患相同,契丹使者不能(反驳)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
(2)再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使还,图纪上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B.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国家”。
C.元符:宋哲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有追赠之义,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B.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C.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D.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均为古人出生后所取,名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是供长辈呼唤。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始设于隋朝。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赠”是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的行为。一般来说,所赠官职比原官衔高一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的弟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C.张克戬知任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D.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给朝廷写了遗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后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谥号“忠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2)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注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D.右,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B.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2)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登进士第,授武安军节度推官。始至,帅将斩人,如圭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如圭正色曰:“节下奈何重易一字而轻数人之命?”帅矍然从之。自是府中事无大小悉以咨焉。
召秘书省正字。秦桧力建和议,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以处之。如圭亟见宰相赵鼎曰:“秘府,谟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鼎竦然为改馆。既而金使至悖傲,议多不可从,中外愤郁。如圭与十余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遽引却者众。如圭独以书责桧以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桧怒。
通判荆南府。荆南旧户口数十万,寇乱后无复人迹,时蠲口钱以安集之,百未还一二也。议者希桧意,谓流民复而增口钱,有司日下书责偿甚急。如圭白帅,悉奏蠲之。
以病请祠。时宗藩并建,储位未定,道路窃有异言。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或以越职危之,如圭曰:“以此获罪,奚憾!”帝感悟,谓辅臣曰:“如圭可谓忠矣。”即日下诏以普安郡王为皇子。
起如圭知泉州。南外宗官寄治郡中,挟势为暴,占役禁兵以百数。如圭以法正之,宗官大沮恨,密为浸润以去如圭,遂以中旨罢,领祠如故。僦舍邵武以居,士大夫高之,学者多从之质疑。卒,五十九。
如圭忠孝诚实,得之于天。其学根于经术,不为无用之文。所草具屯田之目数千言,未及上。张浚视师日,奏下其家取之。浚罢,亦不果行。有集十卷,皆书疏议论之语,藏于家。
(选自《宋史·范如圭传》,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②口钱:人头税。③外宗:外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B.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C.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D.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
B.金指金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储位,文中指皇储。在中国古代史中,皇储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
D.禁兵,文中指禁军,一般指封建时代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如圭文才突出,正直公正。他考中进士,著作丰富;他在武安军任职时,长官滥杀无辜,他予以制止,从此取得长官信任。
B.范如圭忠于朝廷,不惧权贵。他反对秦桧将金国使臣安排在要害部门住宿;他写信给秦桧,指责秦桧卖国,并认为秦桧将遗臭万年。
C.范如圭关心百姓,敢于直言。朝廷采取措施安定百姓,有人想捣乱,他上奏制止;他不顾危险,向皇帝推荐皇太子人选,得到皇帝认同。
D.范如圭疾恶如仇,廉洁务实。他在泉州任职时,外戚仗势作恶,他予以纠正,遭到外戚报复;他免职后在邵武租屋居住,不写浮华文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议者希桧意,谓流民复而增口钱,有司日下书责偿甚急。如圭白帅,悉奏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