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便。

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全活甚众。

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

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卫州。鼎以衰病,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鼎遣兵屡之 相如因持壁
B.入粟草各有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鼎以衰病 楼下殿,辇来于秦
D.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 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如何 失所与,不知
B.缘今无他阙,姑授未发,太子迟之
C.进拜焉 项王即日留沛公饮
D.行尚书省卫州   从径道亡,归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1 10:4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为诗。刘银据五岭,昭州皆地也,政繁赋重,民不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置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又迁知棣州。殿直傅延翰为监军,谋作乱契丹,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闻;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渭在郡以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俄诏赐钱百万。初,渭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荣。渭奏去刘银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在岭南凡六年。迁侍御史,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渭妻莫荃,贤妇人也。渭北走时,不暇与荃诀,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于是亲蚕绩碓春,以给朝夕,二子皆毕婚娶。凡二十六年,复见渭,时人异之。朱昂著《莫节妇传》纪其事。

(节选自《宋史·周渭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诗 工:专攻
B.民不生   聊:依赖
C.谋作乱契丹 走:逃跑
D.将刻日再  举:攻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昭州皆地也  吾还也
B.渭驰往谕祸福   私见张良,具告
C.渭入中原    谓后洞
D.乡人以荣 俯仰之间,已陈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渭才能出众,做官受民爱戴。早年在白马时,皇帝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右赞善大夫;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离职时,百姓流着泪拦道挽留。
B.周渭执法严明,锄奸行事果决。不论是县城大吏,还是军队长官,但凡犯了法,他都决不姑息;有败兵闯入邕州抢夺百姓的钱财,他逮捕后便杀了。
C.周渭政风简肃,造福家乡百姓。他在州郡为官时,以政务简省、作风严肃著称;回故乡后,不仅上奏请求免去刘银时期繁重的税赋,还兴办了学校。
D.周渭清正廉洁,皇帝信任嘉奖。咸平二年,宋真宗听说他清廉有节操,想要重新召用他;他去世时,皇帝怜悯他清贫,给他家人发放了十万钱奖励。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
(2)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

同类题2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皆请质为从事。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时人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世宗不豫,入受顾命。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乾德初,以质为大礼使。质与诸人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九月,卒,年五十四。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云。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B.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C.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D.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意为安和,“不豫”即不舒服。
B.降阶,在此处,是指范质走下台阶,以表示对宋太祖的尊重。
C.贡闱,科举考试的地方。乡试被称为春闱,会试被称为秋闱。
D.迁秩,这里是指晋升官职。秩,指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质聪明早慧,文才出众。他九岁能文,十三岁时因善治《尚书》、文章出众,受到宰相桑维翰器重。
B.范质受主推重,颇受礼遇。周祖十分器重范质,称赞他有宰相的才能;范质去逝时,太祖为之悲伤罢朝。
C.范质读书勤奋,明礼知方。他虽天资聪颖,但依然勤学苦读;在担任大礼使期间,完备了礼仪制度。
D.范质品行端正,廉洁自律。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经常把俸禄赏赐送给孤寡之人。死后家无余财。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2)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注:①武成庙:专门祭祀历代良将的庙字。②天申节:南宋高宗的生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B.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C.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D.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又称“殿试”、“御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B.孝悌:孝,指敬爱兄长;悌,指善事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淳熙:是南宋孝宗赵音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尊崇孝悌之礼。廷试时,黄中讲孝悌感动了皇帝;凡是乡里晚辈前来拜见,黄中一定用孝悌之礼教育他们。
B.黄中性格刚正不阿。尽管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但也得到了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C.黄中深得皇帝优待。黄中辞官后六年,皇上驾临讲筵时还询问关心黄中的身体状况,并召唤他入朝,慰问非常优厚。
D.黄中遇事淡定不慌。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
(2)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
【小题5】黄中心系国家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丁未,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于郡。
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B.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C.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D.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有称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和爵名等。晚辈可尊称赵鼎“元镇”。
B.“除”“拜”指授予官职,“擢”“左迁”指提升官职,“谪”“右迁”指降职贬官,“黜”“罢”是免去官职。
C.“建炎丁未”指年份,采用古代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建炎”是宋高宗的年号,“丁未”是干支纪年。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鼎执法严明。刘韩二将起冲突,赵鼎拘捕审讯杀人者王德,并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逮捕他的违纪将吏,并将其将吏交官府治罪。
B.赵鼎知人善任。赵鼎按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并依次上奏,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
C.赵鼎正直敢言。赵鼎以宰相的身份监修神宗哲宗二朝历史,修正历史的错误;斥责移竹栽入内宫的内侍,并直言劝阻高宗不要奢侈贪财。
D.赵鼎坚定不屈。遭人诬陷时,赵鼎上书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时,为保全家人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2)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守拒,杲启钥纳之(坚固的)B.贼外援(凭仗)
C.杲单骑往其渠魁   (诛杀)D.移南北(充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B.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C.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D.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核实,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但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并没有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
(2)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