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便。

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全活甚众。

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

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卫州。鼎以衰病,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鼎遣兵屡之 相如因持壁
B.入粟草各有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鼎以衰病 楼下殿,辇来于秦
D.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 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如何 失所与,不知
B.缘今无他阙,姑授未发,太子迟之
C.进拜焉 项王即日留沛公饮
D.行尚书省卫州   从径道亡,归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1 10:4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秸初,为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竞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夏人方修贡人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案件,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义正直勇敢,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再敢于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扫,医视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焦继勋字成绩,许州长社人。少读书有大志,尝谓人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取万户侯。岂能孜孜事笔砚哉?”遂弃其业,游三晋间为轻侠,以饮博为务。晋祖镇太原,继勋以儒服谒见,晋祖与语,悦之,留帐下。天福初,授皇城兼宫苑使,迁武德使。安重荣反镇州,安从进自襄阳举兵为应。晋祖命继勋督诸将进讨。至唐州南,遇从进军万余,设伏击败之,禽其牙将安洪义、鲍洪等五十余人,得山南东道印,从进单骑奔还。从进弟从贵率兵千余人,援均州刺史蔡行遇,继勋杀其众七百,生禽百,获从贵,断腕放入城中,从进自此不能复镇。继勋以功就拜齐州防御使。少帝即位,从进平,藉继勋威名镇之,徙襄阳防御使。
西人寇边,朝议发师致讨,继勋抗疏请行,拜秦州观察使兼诸蕃水陆转运使。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及周祖举兵向阙,继勋奉隐帝逆战于留子陂,战不利,遂归周祖。世宗征淮南,为左厢排阵使,又改右羽林统军、左屯卫上将军,以战功拜彰武军节度。
宋初,召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改右武卫上将军。乾德三年,权知延州。四年,判右街仗杜审琼卒,命继勋代之。时向拱为西京留守,多饮燕,不省府事,群盗白日入都市劫财,拱被酒不出捕逐。太祖选继勋代之,月余,京城肃然。太祖将幸洛,遣庄宅使王仁珪、内供奉官李仁祚部修洛阳宫,命继勋董其役。车驾还,嘉其干力,召见褒赏,以为彰德军节度,仍知留府事。仁珪领义州刺史,仁祚为八作副使。继勋以太平兴国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太尉。继勋猎涉史传,颇达治道,所至有善政。然性吝啬,多省公府用度,时论少之。
(节选自《宋史•焦继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B.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C.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D.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官职变动,“授”“拜”“知”“改”“领”在古代均指升官。
B.“抗疏”在文中的意思是上书皇帝,因为“疏”在古代指大臣呈递给皇帝的奏章。
C.“阙”在古代指帝王所居住的宫殿,亦称“宫阙”“天阙”,还可以借指京城。
D.“幸”在文中指帝王驾临某地,在《鸿门宴》“妇女无所幸”中也指君王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继勋少有大志。他小时候读书就有高远志向,后来果断投笔从戎而成长为将领。
B.焦继勋征战立功。他先后跟随晋祖、世宗和太祖等人,多次因立下战功而被提拔。
C.焦继勋治理有方。他被太祖任命为西京留守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整顿了社会治安。
D.焦继勋深受器重。他受到宋太祖器重,管理宫殿修筑的差事,因其才干而受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取万户侯。岂能孜孜事笔砚哉?
(2)少帝即位,从进平,藉继勋威名镇之,徙襄阳防御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应募,以勇力闻,补骑军队长。晋开运末,汉祖建义于太原,置通帐下。寻从汉祖至东京,累迁为军校。汉祖典卫兵,以通为衙队副指挥使,从讨杜重威,得银青阶,检校国子祭酒。汉祖开国,加检校左仆射。隐帝即位,迁奉国指挥使。乾祐初,周祖为枢密使,统兵伐河中。知通谨厚,命之自随,先登,身被六创,以功迁本军都虞候。周祖镇大名,奏通为天雄军马步军都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周祖亲征兖州,以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时河溢,灌河阴城,命通率广锐卒千二百浚汴口,又部筑河阴城,创营壁。未几,拜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周祖亲郊,正授节度。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以通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为地道攻其城。俄班师,移镇曹州,检校太保。世宗即位,以深、冀之间有胡芦河,东西横亘数百里,堤f堨非峻,不能扼契丹奔突。显德二年,命通与王彦超浚治之,功未就,契丹至,通出兵迎击退之,遂城李晏口为静安军,四旬而完。又城束鹿及鼓城,并葺祁州。时大兵之后,遗骸布野,通悉收瘗为万人冢。又城博野、安平,往来深、定间,夜宿古寺,昼披荆棘。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又城百八桥镇及武强县,皆旬日毕。归朝,会攻秦、凤,以通为西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入大散关,围凤州,分兵城固镇,以断蜀饷道。未几,拔凤州,以功授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太祖奉诏北征,至陈桥为诸军推戴。通在殿阁,闻有变,惶遽而归。王彦升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太祖闻通死,怒彦升专杀,以开国初,隐忍不及罪。
(节选自《宋史·韩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B.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C.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D.在安平领百余骑督役会/契丹骑数百奄至/通率麾下与战/日暮大风雨/契丹解/去擒十余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通恭谨忠厚,很受赏识。周祖镇守大名时把他当作心腹委任,世宗即位后也是多有倚重,甚至太祖对韩通的被杀也深感遗憾。
B.韩通骁勇善战,多次因功提拔。韩通刚成年就响应招募,以勇敢有力而闻名,跟随周祖征讨河中,身上受了六处伤,因功升为本军都虞候。
C.韩通擅长修筑营垒,修筑效率高。曾在河阴城建造营垒,在李晏口筑城时四十天就完工;又在束鹿、鼓城、祁州等地筑城,都是十天完成。
D.韩通为人善良,体恤百姓。大战之后,留下的尸骸遍布郊野,韩通把他们全部收葬成万人冢;行军期间夜宿古寺,不扰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
(2)王彦升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祐,字天祐,广州人。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右卫指挥使。年十九,从总督潘蕃征南海寇,先登有功。正德二年,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德庆、泷水。瑶、僮负险者闻其威信,稍稍遁去。总督林廷选引为中军,事无大小咨焉。守备惠、潮,捣盗魁刘文安、李通宝穴,平之。迁广西右参将,分守柳、庆。总督陈金讨府江贼,命祐进沈沙口,大破之。增俸一等,擢副总兵,镇守广西。寻进署都督佥事。古田诸瑶、僮乱。祐言:“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从之。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斩首五百余级,玺书奖劳。又连破古田贼,俘斩四千七百,进署都督同知。已,复讨平肇庆诸蛮。增俸一等,荫子,世百户。嘉靖改元,母丧,哀毁骨立。寻以疾乞休,还卫。初,上思州土目黄镠作乱,祐购其党黄廷宝缚献之。总督张嵿恶祐不白己,至劾祐怀奸避难,逮系德庆狱。数上书讼冤,释令闲住。卢苏、王受乱田州。总督姚镆召至军中,待以宾礼,多所裨赞。后王守仁代镆,询抚剿之宜,祐曰:“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守仁纳之,苏、受果效顺。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又剿广东会宁剧贼丘区长等,斩首一千二百,勒铭大隆山。十一年,杨春贼赵林花陷高州,总督陶谐檄祐讨。深入,多所斩获。忽中危疾卒,军中为哀恸。祐身长八尺,智识绝人。驭军有节制,与下同甘苦,不营私产。性好书,每载以自随,军暇即延儒生讲论。尝过乌蛮滩,谒马伏波祠,太息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题诗而去。后田州人立祠横山祀之。
(选自《宋史•张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B.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C.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D.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世职,“袭”指帝位、爵位、领地等世代承袭,“世职”指世代承袭的职位。
B.瑶、僮,主要生活在两广和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的少数民族,僮族即壮族。
C.勒铭,意思是镌刻铭文,即在金属、石头等坚固东西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后指祭祀用的各种礼器。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祐喜好读书,终身学习。张祐少年时期就特别喜好读书,并擅长写文章,后来在军旅生活中也不忘读书,每每用车装着书跟随行军,闲暇时间就请儒生们谈论书中内容。
B.张祐熟悉蛮夷,谋略得当。张祐对蛮夷的有关事情比较熟悉,总督林廷选、王守仁等人都向他咨询过剿灭或安抚蛮夷的事情,张祐的谋略十分符合当时形势,效果很好。
C.张祐骁勇善战,战功显著。张祐在守备惠、潮时平定了贼寇刘文安、李通宝,在总督陈金讨府江贼时攻陷沈沙口,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时连破古田贼寇。
D.张祐治军有方,甚得人心。张祐智谋才识超过常人,与部下同甘共苦,不谋求私人财产;拜谒马伏波祠题诗后,当地百姓也建祠祭祀他;得重病去世后,军中为之哀恸。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
(2)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宋史•卷四百五十》,有改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祁阳县,县大治 摄:代理、管理
B.民始帖然 帖:安定
C.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乘:趁机
D.芾杀之以徇    徇:示众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
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独无所问
③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④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
⑤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⑥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处理公务。
【小题4】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2)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3)有中伤者,躬身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