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的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的背诵,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小题1】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什么?
【小题2】找出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
【小题3】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内:①思维缜密 ②洒脱飘逸 ③多愁善感 ④乐观风趣,其先后顺序应是: ____________
【小题4】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5】本文最后一段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30 07:3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小题1】请概括选段①的主要内容。
【小题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3】选文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小题4】***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望在你们身上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换旧人。”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③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⑤那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想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更是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⑦对此,你们青年人不仅要心里明白,还要真正能实行,才能接好前人的接力棒,才不会虚度此生。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谈。

⑧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小题1】本文第④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
【小题2】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
【小题3】文中第④段赞美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这使人联想起“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请你仿照后一种形象的语言,再写一句表达对青年人的赞美。
【小题4】文章结尾,长者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那么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小题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什么是“敬”?(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3】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4】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2分)
【小题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3分)

同类题4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展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想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族,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通知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了。”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这个反面”指代的是______。
【小题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每件不超过8个字)
【小题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体会居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小题4】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
【小题5】选文中闻一多先生的做法给你哪些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文后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先用驳对方论证过程的方法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B.文中划横线的两个“中国人”,前者指所有中国人,后者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这句话呼应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等谬论。
D.文章的⑥-⑧段,作者在批驳敌方的基础上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
【小题2】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本文语言尖锐犀利,富有战斗力,带有嘲讽意味,请从用词、修辞等角度任举一个例子加以剖析。
【小题4】链接材料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四十年的发展巨变,四十年的劈波斩浪,40年中国梦想实现了起飞,我们的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想。四十年间,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勤劳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用热血和奉献,用拼搏和汗水,在神州大地织出了锦绣篇章。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秀。

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结合链接材料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中国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