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去!"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题1】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什么性格?
【小题2】文中写女儿女婿的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0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第1自然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小题2】在这句话中,“大”字用得好,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我”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题3】第2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跑”与第1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小题4】第2自然段中“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慢”。这段景物描写有4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小题5】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  )
A.第1自然段中第三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水气里清香的。
C.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与“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小题6】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第1自然段________(活泼 轻松)
B.第2自然段________(急切 焦虑)
C.第3自然段________(惘然 陶醉)
【小题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研读《智取生辰纲》(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赏析下面加点的词语。
那汉看见,住,望桶里一,便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
【小题3】七位客人喝酒前为什么不讲好价钱?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A)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白鹭(郭沫若)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B)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C)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题1】请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
(1)甲文括号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乙文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A.架丢捆牵拉
B.支撒系 牵 拉
C.支 撒捆牵拖
D.架套系牵 拉
【小题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甲):
(乙):
【小题3】甲文开头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再写捕鸟,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用意?


【小题4】有同学把乙文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
括不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5】甲文第二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小题6】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甲乙两文划线句子(A)(B)(C)三句中任选一句作点评。
示例: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
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我选的句子:
我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