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爬出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黑暗,使他无比惊慌。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有康复。他声嘶力竭的呼喊,父亲可能都听不到。
②突然,他看到父亲在陷阱口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但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陷阱昏暗潮湿,他坐在那里,感到了阵阵寒意。他想,父亲找不到他就会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
④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声音,好像是上面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靠近了。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对手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掉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去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陷阱里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没有退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没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上面的声音,他才又清醒过来。
⑤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陷阱里。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寻找出路。他发现,陷阱里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
⑥当他爬到陷阱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⑦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陷阱口,任由他在陷阱内痛苦地挣扎。⑧父亲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见死不救的父亲!
⑨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里面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陷阱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⑩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15期)
【小题1】请概述本篇文章的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题2】第④段反复写“他”提高警觉——松懈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3】如何理解他“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这句话?
【小题4】从文中主人公“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成长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践进行探究、梳理。
【小题5】本文在内容上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8 06:3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的“奇葩”老师
胡珺
①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了好几个班。走到我们班,一直不敢进,站在门口看了好长时间班号,过了一会儿,才憨憨地自言自语:“这次应该走对了。”走进教室,我们才发现,这不是个一般的老头,因为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着天花板。我们心里有点气愤——这不是不把我们当回事吗。隔了一会儿,王老师终于开口了,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同学们,我的眼睛有点小问题,我天天这样,不是不尊重你们。”说着,就把眼镜摘了下来,向我们打招呼。我们这才注意到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再看那眼镜,上面一圈一圈的螺纹。
王老师看上去好像“目空一切”,其实对学术上的问题很严谨。有一次给我们上课,遇到一道题目,解着解着,突然卡住了。王老师转过来很有礼貌地跟我们打了个招呼,说:“对不起,这道题有点蹊跷,让我慢慢来解。”然后转过身自顾自地解起来。只听黑板上“沙沙沙”地响。过了好久,王老师回过头来,慢条斯理地对我们说:“不好意思,这是一道错题,这是我的责任,耽误大家时间了。”话音刚落,大家都使劲憋着,课堂里“嗤嗤”声此起彼伏。
③我们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他的论文,知道他是个学者型的老师。可是王老师却很谦虚,穿着也很朴素。在我们印象中,他好像就一件外套,连换的衣服都没有。不仅穿着朴素,在学问上也一点不张扬。我见过他最张扬的一次,还是在班上,还是解一道题。所有同学都解不出来。这下王老师火了,声调提高了八度,说:“让我来,我就不相信,还有我解不出的题目。”此话一出,全班肃静,我们还从来没看到过王老师发这么大的“火”。那一节课,王老师安排我们自己做试卷,他拿着个题目,慢慢算起来。一节课过去了,铃声“叮叮叮”响了。几乎是同时,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那道题被解出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④这些都是小事,还有更奇葩的事情呢。上一次王老师把我们几个外地的学生约到他家里吃饭。席间,师娘跟我们讲了个王老师的逸事,笑得我们喷饭:师娘看王老师工作太认真,就经常陪他散散心。有一次,王老师和师娘在公园里散步。散着散着,王老师说,我去一下厕所。这一去,就等不到人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师娘就走到厕所边,冲里面喊。喊了半天,里面没人。师娘问看厕所的大妈。大妈说:“是有这么个人,早就出来了。”师娘又找了半天,还是看不见人。师娘只好自己回去。到家一看,王老师已经在家。你猜他干吗——一个人趴在那里写东西。师娘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王老师慢悠悠地说:“对不起,在厕所里想起来一道题目,太经典了,赶紧回来写下来,怕时间长忘了。”为了赶时间,那天王老师甚至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这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打的。
【小题1】第①段说“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从本段看,“奇怪”在哪里?
【小题2】指出第③段画线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
【小题3】说说第③段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小题4】第④段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表现了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同类题3

阅读《范进中举》中的段落,回答后面的题。(14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______在塘里,_______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_________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小题1】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一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4分)
【小题2】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句:(3分)
⑴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根据“噫!好了!我中了!”一句,结合你的理解,试写出当时范进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2分)
【小题4】 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2分)
⑴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3分)

同类题4

阅读和《再见,爸爸》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父亲下葬。
电话在周一上午9点打来,我在上班的路上。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祈祷过,我幻想过,我甚至在街头尽可能避开一切花圈店、寿衣店。但是没有用,电话在周一上午响起,那不是家人会来电的时间。
我乘最早一班飞机回到昆明,进了家,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张黑白照片。他严肃地看着我,像是在问:为什么又被老师留堂了?
父亲生于1937年,属牛,白族。家在怒江地区松柏乡,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是上大学的话,他会是村寨中一名出色的猎手。他的第一站非常遥远。因为是修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他才毕业就被征召入伍,前往新疆戈壁中的核物理研究所。那里景色荒凉,举目望去四野无人。父亲说,有一次见到一根电线杆,上面还留有工人的油泥手印。那是进入戈壁之后唯一一次见到有人类活动过的迹象,于是他抱着电线杆失声痛哭。
父亲从来不是一个坚强的人。父亲在三十九岁那年有了我,我是头生子。我出生不久,父亲就把我带去了戈壁,说是不放心母亲带。从此,他和我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他到内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在武汉,在北京,在西安,月台上多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军官,一边肩膀上趴着一个皮猴一样的男孩子,另一边肩膀上挂着他喝奶用的奶粉、煤油炉。父亲回忆说,每次他去买票的时候,就让我在一边守着行李。每次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我死死守住行李,对周围叔叔阿姨的逗弄不假辞色,寸步不离,宛若忠狗。
我见过父亲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我叔父去世,他哭着说自己对弟弟不够好,小时候骗弟弟去晒豆子的席子上,眼睁睁看着叔父跌跤。原因也很简单,他觉得奶奶爱叔叔远甚于爱他。第二次是因为我,在初中的的时候,满身出现紫癜,他以为我受了核辐射,得了白血病。我被送去陆军总医院血检,他站在走廊一角向隅而泣,他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全都看到了。
他不知道其实我记得,那一天他冲进幼儿园,抱起三岁的我,冲到乌什塔拉小红山基地的四层楼顶,让我看蘑菇云在山那边升起。然后跳进楼里,让我看冲击波到来时疯狂震颤的窗户玻璃。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给予了我对北方最早的记忆。
我有许多理由不喜欢父亲。我不喜欢他性格中的柔软和悲观,我不喜欢他陷入人生低谷便不再起身,我不喜欢他沉溺于酒精和电视节目,对一切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我不喜欢他所有的放弃。我们争吵,我们敌视,我们分开了许久不见,我们再次相逢时无话可说。父亲默许了我的一切胡闹,他强烈地批评了我的每一样人生选择,却在我工作十一年后辞职离开国企做个北漂时不发一言。他沉默如磐石,我变动如流水。而无论是磐石还是流水,从史前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时间之雨如何冲刷,从来寂静无言。
也许,我的批评是对的,父亲这一生中随波逐流,从未争取过任何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可是,我并不曾如他那样在丛林里做一名猎手,带着猎犬交错出击,追击五十公里直至野猪倒地毙命。所以,我也无法理解一名十九岁的山民突然被运送到戈壁时内心的震撼,对命运的敬畏,以及把返回家乡作为执念的想法。在我们最亲近的时候,他带我踏遍基地周围的山岭,教我认识每一种植物和每一种求生的方法。那是记忆里他最快乐的时光,看着我一个人攀上绝壁,是他最骄傲的时刻。“那是我儿子”,我听见他在山脚下大声对同事说。
在整整七天里,我没有落过一滴眼泪。我朋友告诉我说,她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对自己父亲过世没有任何情绪的流露,如同操作一个具体的项目,入土为安,一切得体而妥当。一直到了很久之后,她在北京城里开着车,突然有那么一个时刻,在某个街角,悲伤毫无征兆悄然袭来,一下子把她打得粉碎。她一脚刹车,一个人在车里失声痛哭。
爸爸,我在等着那个街角。    
(摘自《读者》2016年第5期,文章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小题2】下列句子意蕴丰富,请你选一句说说这个句子所包含的丰富含义。
①而无论是磐石还是流水,从史前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时间之雨如何冲刷,从来寂静无言。
②爸爸,我在等着那个街角。
【小题3】“那是进入戈壁之后唯一一次见到有人类活动过的迹象,于是他抱着电线杆失声痛哭。”这是“父亲”不坚强的表现吗?为什么?
【小题4】可怜天下父母心,以下照片中,一位父亲为孩子打着伞,自己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了。照片引起了网友们的巨大反响,这张照片感动了全球300万人。请你点赞这位父亲或这个小同学,不少于30字,要求写出感想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