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我的老师》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小题1】上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B.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抒情 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小题2】“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句中的“更”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小题3】选段中,对蔡老师的称呼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起了怎样的作用?
【小题4】"纯真的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用"热恋中的人们”作对比,突出的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26 03:56: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
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
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小题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小题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小题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小题2】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一)(16分)
我的母亲 (节选)
①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小题1】选文第②③段分别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加以概括。(3分)
【小题2】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3分)
【小题3】请你从语言和写法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有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4】“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3分)
【小题5】仿写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同。(3分)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露着奉献的绿丝;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编织着全家的希望;

同类题4

(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20题。(18分)
⑴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97.5元。”他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⑵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⑶“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⑷打开里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⑸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道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⑹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⑺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⑻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⑼愕然无语!
【小题1】.第⑴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4分)
【小题2】.文中“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这句话用意是什么?
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4分)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心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小题3】(小题3).找出第⑶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用心良苦的一句话。(4分)
【小题4】.第⑷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