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冬天,请写出6个表示色彩的词语。
【小题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请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
【小题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从文段看“妙”在何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26: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小题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小题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小题4】“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芦花下面的二菱会想些什么呢?请写出二菱内心的感受。

同类题2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及链接材料,完成下列题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大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链接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10月29日,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正式开课。创办者创办私塾的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开课前,菊斋私塾举行了开学仪式。传统汉服装束的主讲老师张志义先点了一炷香,用以计时,然后向学生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带领学生向挂在正前方墙上绚的孔子像三鞠躬,并朗读《开班文》;“华夏文风,首开三代。孝庠以传,孝悌以载……”
据负责人薛岩汲介绍,“菊斋私塾”学制一年,每周末上课;目前开课的这个班只有6个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0岁。“报名的有十几个,我们打算过段时间在周日加开一个班,但不会招很多。”教学内容主要是蒙学、经学、韵文;穿插古乐、书画、茶道等。据介绍,蒙学讲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传统道德观念,增强文化素养;经学讲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易经》《老子》《庄子》等经典,培养儿童的文化内涵及修养;韵文讲授赋、唐诗、宋词、元曲、对联等鉴赏及写作技巧
从采访中了解到,家长选择私塾,一方面看中了这里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育,另一方面让孩子在私塾里接受国文熏陶可以补补传统文化的课,“国学经典中的仁、义、礼、孝等优良传统,可以教会孩子为人的道理”
“菊斋私塾”虽是苏州首家,但现代私塾并不是苏州的首创。近两年有媒体报道过“新私塾”亮相上海滩、上海人张志勇到湖南平江办私塾等消息,北京、重庆、青岛等地也陆续有新私塾出现。今人办私塾,古曲新唱,其实无非是想从中国传统的国学中去淘金。在力争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在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的气候里,“菊斋私塾”的出现,似乎是一种迟早的事
(摘自互联网资料,有改动)
【小题1】选段回忆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个片段
【小题2】鲁迅在描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时,学生所读的语句无标点,而老师所读的语句有标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3】细读揣摩。鲁迅先生在回忆这段私塾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地加以分析
【小题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的文体是 ,按 顺序结构文章,链接材料的文体是 ,以逻辑顺序结构文章,它主要对 进行报道
【小题5】综合上述阅读文段及链接材料,说说私塾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
(1)
(2)
(3)
(4)
【小题6】从链接材料看:
(1)创办者创办私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家长乐意把孩子送进私塾,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
(4)近年来,我国私塾重现,是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怀疑与学问(节选)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便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小题1】选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事例论据。
【小题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下面这则链接材料能否充当理论论据。

(链接材料)明代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同类题5

阅读《紫藤萝》选段
《紫藤萝瀑布》节选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2】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
【小题3】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小题4】“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这样结尾,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