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学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
学说。 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
(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
)
,那里热的
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6-10-22 11:5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同类题2
在高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若海底发现煤层,说明这里曾是__________。所以,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
同类题3
(绍兴-10)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同类题4
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表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同类题5
关于地球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日食的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B.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态,所以火山喷发时的岩浆来自于外地核
C.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一定会引起火山和地震
相关知识点
人类生存的地球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