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B.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24 08:1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根本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同类题2
下列动物的行为与气温的变化有关的是()
①蛇的冬眠
②公鸡的啼鸣
③知了的鸣叫
④企鹅游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3
如图所示为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测得的1月份中数日的气象资料,请分析回答:
(1)这段时期该地区气压变化呈
趋势,气温变化呈
趋势。由此推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过境。
(2)从冷暖性质看,该地区12日受
空气控制,17日受
空气控制。
(3)在
两天里,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会出现
、
、降温天气。
同类题4
如图,山顶海拔为2500米,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比较A和B两地,
地气温较高,比较B和C两地,
地降水多。
同类题5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下列不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热量
B.城市以水泥、砂石为主,它们的比热较小
C.城市水面小,水蒸发吸热少
D.由于人口密集,城市上空紫外线强于郊区上空
相关知识点
人类生存的地球
天气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