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近年来的仪器观测记录表明,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科学家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小方同学想探究温室效应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经查阅资料,他提出猜想:可能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有关。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
(1)该实验需将右图装置置于阳光下。
(2)红墨水的作用是
。
(3)A和B中的气体为
。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空气和二氧化碳 ③空气和空气
(4)如果小方的猜想成立,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有关,请你预计出现的现象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6-02-19 06:2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要求采取措施,减少CO
2
排放,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清洁经济。
(1)向空气中大量排放CO
2
将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
(2)写出一条能有效减少CO
2
排放的一条措施:_____。
同类题2
我国国务院在2000年2月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气”是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
4
.
(1)如图,集气瓶里盛有甲烷,U形管左右液面相平,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阳光之下一定时间,液面________,再将该装置放入黑暗中,若观察到液面仍保持原状,即可证明甲烷是________气体.
(2)天然气管道在第一次输送到用户家里时必须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同类题3
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
A.“低碳经济”的含义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B.“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水平
C.“白色污染”一般是指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分解者难以分解的垃圾
D.“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同类题4
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气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________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
2
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_______________。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4)你对防止温室效应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
2
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
表一
CO
2
空气
25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热
0.684千焦/(千克·℃)
0.72千焦/(千克·℃)
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密度
1.96克/升
1.29克/升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
2
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表二
时刻
9:23
9:28
9:33
9:38
9:43
9:48
甲瓶温度(℃)
13.0
19.8
23.5
26.0
26.4
27.0
乙瓶温度(℃)
13.0
19.0
22.8
25.0
26.0
26.5
时刻
9:53
9:58
10:03
10:08
10:13
甲瓶温度(℃)
27.0
27.8
28.0
28.0
28.1
乙瓶温度(℃)
26.5
27.4
27.9
28.0
2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
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瓶中充CO
2
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
2
的方法是
。
(3)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一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
2
的温室效应以外,其他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
(写出一点即可)。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