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20℃时,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其表达的意义是()
A.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硝酸钾
B.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的硝酸钾
C.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1.6克硝酸钾
D.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22 03:1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b物质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C.t
1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
2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比a多
同类题2
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同类题3
固体的溶解度大小,受__________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它们的溶解度会随着______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有些物质,其溶解度受_______的影响________,如_________等,而极少数物质,其溶解度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
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
2
℃时,把10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
2
℃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同类题5
下表是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克
27.6
34.0
40.0
55
(1)40℃时,将50克氯化钾固体放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最多可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往溶液中放入一木块,木块漂浮。
(2)接着将烧杯中的溶液升温至60℃,则升温后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两空都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