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帝高阳之苗裔)中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6)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游褒禅山记》中劝告人要尽力,就算达不到目标也无人讥笑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
(10)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4-04 05:0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②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的场面,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③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词中,表达词人对国破家亡、世事巨变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洞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洞萧声音的悲凉。
(2)《师说》中,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表达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4)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大鹏在九万里高空毫无阻碍地向南飞行的状态。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其。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3)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4)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反复咏叹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 ,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 ,________”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