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名篇名句默写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的《定风波》中,体现苏轼隐逸的意向、旷达的心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用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醉花阴》中,从佳节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当年儒雅倜傥、指挥若定、从容泰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柳永《雨霖铃》设想今晚别后生活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李清照《声声慢》中,写花枯萎,再已无人摘取来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5-06 10:0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认真观察齐军败走的情况,并由此判定了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主宾欢饮的场景:他们乘着一叶扁舟“____________”;借助水和月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后,又“_________”,再次痛饮。
(3)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用风雨,写出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前途的双重忧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诗歌默写.
(1)《琵琶行》一文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慨叹,表现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⑵ 《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 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它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回家途中愉悦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滕王阁所处的豫章故郡市井之富庶繁华,与柳永《望海潮》中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