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借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官规模宏大,秦始皇生活纷奢。
(2)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6-01 04:0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杜甫《登高》中意味相似的诗句是:___, 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____”,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_____”。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类题3
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面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写到了三峡两岸晴初霜旦之时高猿长啸的奇景,“_________,________”是当地渔者用歌声对此现象的描述。
(4)苏轼在《江城子》中,写到梦回故乡,夫妻相见,没有久别重逢的唧唧我我,而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悲痛!
(5)在《望月怀远》中,诗人通过连续的两个动作描写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夜不眠的实情实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名篇名句默写
(1)柳永的《雨霖铃》下阕,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解释之所以躲避廉颇真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借用刘备等人的典故讽刺哪些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6)苏轼《定风波》中表现其人生态度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