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善于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他在《劝学》中用“假舆马”“假舟楫”等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3)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7-17 03: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屈原在《离骚》抒发了与于谦的《石灰吟》里“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似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巾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了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和对自然永恒的羡慕。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对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情深意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名篇名句默写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的《定风波》中,体现苏轼隐逸的意向、旷达的心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用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醉花阴》中,从佳节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当年儒雅倜傥、指挥若定、从容泰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柳永《雨霖铃》设想今晚别后生活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李清照《声声慢》中,写花枯萎,再已无人摘取来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劝学》)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3)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4)《赤壁赋》中写萧声的作用和力量,描写悲凉的洞箫声可以使蛟龙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听了以后哭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