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10-15 11:1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睢》)
(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
(4)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垓下歌》)
(5)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______________,佳人难再得。(《歌》)
(6)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蝉》)
(7)城外土馒头,______________。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城外土馒头》)
(8)过江千尺浪,______________。(《风》)
(9)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
(10)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
(11)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其二》)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蜀道难》)
(13)《蜀道难》中借助细节动作描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过蜀道时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刻画出来了,状困危之境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琵琶行》中以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是用珠宝首饰打拍子敲碎,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的情节,来表现其欢乐奢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3)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蒹葭》)
(6)_______________,将以反说约也。(《孟子》)
(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___________。(《论语》)
(8)政如农功,日夜思之,__________________。(《左传》)
同类题3
补写下面的语句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 _______。”
(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 _______ ”的错误态度。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豁达淡然的“乐境”。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