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几句写“钱塘自古 繁华”,极写这个“三吴都会”的富庶景象。
(2)《定风波》中,当苏轼走过风雨,看到山头的斜阳之后,他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之 后的一句感慨“ ”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的顿悟:自然界的雨晴 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在李清照《声声慢》中,她孤独一人,望着窗前凋零的菊花,不禁哀叹“_____
,
_____”,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孤苦无依时时间的难挨和内心的空虚。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写北魏太武帝追击宋文帝军队直到瓜步山的 历史,影射现实,感慨人们忘记国耻的句子是:“ _________
,
_______”。
(5)蔺相如清醒地看到秦国不敢“加兵于赵”的原因,并以比喻的方式说明自己与廉颇不能内斗必须团结的两句是:“________
,
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10-27 10:3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扶轮问路,向死而生”是对作家________一生的精炼概括。地坛这个古老祭坛,因他成了一个精神圣坛。对一个作家最好的缅怀就是不断阅读其作品,获得精神启示,你所知道的他的作品还有______(除课文外)。
(8)展现人的境遇、歌咏人的精神、彰显人的不朽是文学的使命之一。《一个人的遭遇》这部以________为主人公的作品,就张扬着这个人乃至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苦难与人性美,肖洛霍夫另一史诗巨著《________》也具有如此品格。
同类题2
填写下列名句。
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全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对李渤等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态度进行了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叙述的至人是庄子最高理想的神人,即能达到“逍遥游”的人,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施展抱负,到达理想的彼岸。
同类题5
(1)遥怜小儿女,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2)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6)敏而好学,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7)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玉楼春》)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