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01-22 05:1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部道元《三峡》)
(3)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5)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礼记·中庸》)
(8)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李商隐《晚晴》)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
(2)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
(3)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
(4)归去来兮,_________。_________,复驾言兮焉求?
(5)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下临无地。
(6)鹤汀凫渚,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
(7)《归去来兮辞》写作者饮酒之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去来兮辞》写作者归隐后登高舒啸临水赋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去来兮辞》写作者躬耕田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滕王阁序》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1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 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以山水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庄子《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或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的句子或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作者用了两句话来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在《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蚯蚓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于用心专一;而螃蟹却只能寄身蛇鳝之穴,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