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舟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自诉身世梦中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听完琵琶女最后一次弹奏而深情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李白在 《蜀道难》中描写“杜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在《锦瑟》中描写“杜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05-07 08:1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个意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用对偶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同类题3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语之精炼,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公瑾的儒雅风度、杰出军事才能和功绩。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表达内心的不满。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故作疑问,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
同类题5
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3)《赤壁赋》中用了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俯的角度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