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2)李商隐在《锦瑟》中,连用两个典故,表现了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并抒发了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荀子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05-25 08:0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2)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补写出《论语》中的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来者犹可追。
(2)贤哉,回也!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
(4)曾子曰:______,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愤而不启,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人无远虑,___________。
(8)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_______,必先利其器。
(10)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不可废也;________________,如之何其废之?(《论语》)
(4)________________,友善柔,________________,损矣。(《论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同类题4
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在描写易水送别的场景时,“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很好地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
(2)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论语》中说“岁寒,_________”,表现了高尚的品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同类题5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李密《陈情表》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家里家外缺少他人扶持帮助的孤弱。
(3)庄子《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宋荣子超脱世俗毁誉、我行我素的形象。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