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大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系)设立教授会,由教授会规划各的工作。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

(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的工作。
【小题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
【小题3】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6 06: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节选自巴金《小狗包弟》,有删改)

【小题1】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用意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这位老邻居长期相处,彼此有了深厚友谊,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怀念。
B. 为了说明“文革”中受到迫害的不止自己,很多人都受到了同样的甚至更大的迫害。
C. 为后文写自己迫于目睹邻居被抄家带来的巨大压力,将小狗包弟送往医院作铺垫。
D. 为后文通过写竹篱变成砖墙、隔壁新增住户等变化而慨叹人事的变迁无常作铺垫。
【小题2】作者送掉小狗包弟后吞了两片安眠药,但许久不能入睡,原因是(  )
A. 处理掉包弟后,“我”短时间内无法平静和适应。
B. 包弟的可爱形象把“我”带到了对往事的回忆中。
C. 包弟的悲惨结局引发了“我”对自身命运的担忧。
D. “我”并没有真正得到轻松,良知的煎熬已经袭来。
【小题3】下列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天清早“我”仍可在院子里散步,而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却已不在,令人唏嘘心痛。
B. 隔壁增加了新住户,经受浩劫的老主人却没有出现,他的不幸命运是人慨叹、伤感。
C. 竹篱、葡萄、花和曾在此撒欢的包弟,都已不在;时代风雨中,受难者不知有多少。
D. 院中取代花的那几颗不开花的树,意在讽刺历经劫难却不觉悟甚至趁火打劫的人。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形势越来越紧”,说明已经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是运动已经来到跟前,非个人力量所能抗拒或左右。
B.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足见“我”的软弱是造成包弟悲惨结局的主因。
C.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表明人虽有时出于某种原因说谎,但良知未完全泯灭。
D.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为深受其害的个人,作者都主动忏悔,整个社会也应该真诚忏悔。
【小题5】下列句子中,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 这情景是在好可怕 B. 我不能原谅自己
C. 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 D. 我怀念包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的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B.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
C.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资金转账是60后的首选。
D.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购买账户安全险,说明他们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重视不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手机闪付成为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的原因,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国内外一些手机生产商的认可是其主要原因。
B.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其中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C.材料三显示,60后人群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他们一旦遭骗后,遭受的损失可能相对较大。
D.材料四显示,在消费者遭遇诈骗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可以使消费者没有损失。
【小题3】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时,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回归戏剧本体

谭霈生

当前,实验戏剧很“火”,许多作品标榜自己是实验戏剧,但其实是打着实验戏剧的名目远离戏剧。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戏剧?这就要从戏剧本体出发,对戏剧性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重新组织戏剧情境。具体来说,创作者在进行作品构思时,不应该主题先行,给作品先扣上一个概念化的帽子,而应该从人物自身出发,把人物在作品当中产生的行动,所处的具体情境和行动背后的心理动机分析出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这才进入了戏剧形式的建构。所以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说,现在很多实验戏剧演出的东西是“戏剧故事会”“戏剧小说”之流。这就是对戏剧本体不了解的后果。

戏文系的学生将来从事戏剧创作,势必要面临创作入门这个问题,必须从形体、对话、独白等这些最基本戏剧动作入手进行了解,然后再通过大量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慢慢进入大戏。说到基础训练,许多表演系开设小品训练课,自编自导自演,我觉得这个课程更应该是戏文系的,根据自己经历的事情编创小品来观察生活,演的也是自己。相反,我认为表演系的学生应该一开始就进入成熟片段中扮演角色,通过扮演已经成功塑造的形象来培养演员的实践能力,“演自己”如果长期作为一个训练手段其实不利于表演教学,这也是当下社会上诟病许多年轻演员无论演什么戏,都仿佛是在“演自己”的原因。这些年我们戏文系和导演系合作小品课,戏文系的老师负责小品,在排戏过程中会请导演系老师帮忙,效果很不错。

戏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功:一是艺术鉴赏力,二是对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现在一些学校对这两个基本功不重视,什么东西能赚钱就学什么、教什么,这是应该纠正的。我给戏文系上课时有两点要求,一是多读经典,二是好好理解什么是戏剧,坚守戏剧本体。戏剧理论、戏剧美学是研究戏剧本体的学科,它需要研究者掌握解读作品的能力,多读经典可以加强这方面能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艺术鉴赏力不是对戏剧学科专业人士的特殊要求,而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据我了解,一些中小学已经开始涉猎戏剧课程了。戏剧功能有很多,以外国流行的“社会戏剧”为例,通过让父亲和儿子变换角色,父亲扮演儿子,儿子扮演父亲,位置调换后浸入式体会关系的调整,能够让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戏剧进课堂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这说明现在越来越重视戏剧基础教育,人们越来越了解戏剧的意义,从戏剧工作者到戏剧爱好者也都在积极推动戏剧教育,这非常好。但我希望无论戏剧的受众是否业余,但戏剧的传播者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否则就容易把珞子带偏。

近几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不断发展,创作题材日益丰富多样,在艺术形式上,也必然会不断开拓新的途径,这是大势所趋。戏剧的研究、教学不应该束缚创作者手脚,而应该和创作者一起夙兴夜寐,不断探索新的途径,以发展戏剧创作百花齐放的局面。

(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许多年轻演员无论演什么戏,都仿佛是在“演自己”的原因。
【小题2】文章中,作者为戏剧研究和教学提出了哪些建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小题1】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小题2】“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小题3】如何理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