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

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2017年7月应邀出访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

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有改动)

材料三:2017年8月2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陈陈相因,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

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

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

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子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上述问题要指出来,我目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希望新诗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年8月5日中国新闻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了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
B.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是各种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
C.“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D.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B.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
C.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D.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
【小题3】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10:2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偷来一片冬日阳光
罗 艳
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日的灰暗中。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手椅上打盹儿。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
一点一刻,邮差转个角来到艾伦大街上。他今天来晚了,并非因为这雪天,而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邮件比往常多很多。
一辆花店货车驶入艾伦大街。透过玻璃窗,苏菲眼盯着货车。货车行驶缓慢,停下两次,又开始行驶了。接着,司机在隔壁梅森太太家门前停了下来。谁会给梅森太太送花呢?苏菲默想着,是她在威斯康星州的女儿还是她弟弟?不,她弟弟病得很严重,应该是她女儿吧,她女儿真孝顺啊。
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好一会儿,痛苦的回忆填满了苏菲的脑海。明天是15日,乔去世已经8个月了。
送花人敲起梅森太太家的前门,他手拿一只长长的白绿色相间的盒子和一个签字板。似乎没人应门。当然了,今天是星期五,梅森太太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去教堂。送花人四周看了看,接着往苏菲家走来。
苏菲忙从椅上起身,站到窗帘边。送花人敲起了门。苏菲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敲第三下后,她来到前厅。
“谁啊?”她说着,从打开的门缝里打量着门外。“下午好,夫人。”送花人大声说,“您可以帮您的邻居签收一下吗?”
“好的。”苏菲答道,将门完全打开。“您希望我将这个放在哪儿?”送花人跨入室内时,很有礼貌地问道。
“请放在厨房吧,放餐桌上。”在苏菲眼里,这人太高大了,她都看不清他绿色的帽子和大胡子之间的那张脸。还好,他马上就离开了。他一走,她又锁上了门。
这盒子足有厨房餐桌那么长。苏菲凑近盒子,弯腰看了看盒子上的字“娜塔莉花店,一应俱全”。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乔就老选黄玫瑰。“送给我的阳光。”他会一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
梅森太太敲苏菲的前门时,正值下午五点整。苏菲仍在餐桌旁,鲜花盒打开着,她将玫瑰放在腿上,轻轻摇着,抚摸着娇嫩的黄色花瓣。梅森太太又敲了敲门,但苏菲没听见。不久,邻居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苏菲起身,把花放在餐桌上,两颊羞红。她拖过一张梯子,站上去,从厨房最上面的角柜里取出一只白色瓷花瓶。她用水杯给花瓶灌上水,轻轻地将玫瑰和枝叶插入瓶中,将花瓶搬到起居室。
走到起居室中间时,苏菲笑了。她轻轻一转身,开始倾斜着身子,慢慢转起小圈来。她轻轻地、优雅地绕着起居室转着,转到厨房里,转到大厅里,又转回来。她跳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然后,她倒进摇椅里,睡着了。
下午六点一刻,苏菲被响声惊醒了。这次是有人在敲后门,是梅森太太。
“你好,苏菲。”梅森太太招呼道,“你好吗?我刚才敲过门。你没来开门,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在睡觉?”她一边说个不停,一边将靴子上的雪蹭到门口脚垫上,走进来。“我真讨厌下雪,你呢?广播说这雪到午夜要下到6英寸呢。不过你知道。广播不可信的。还记得去年冬季,他们预报说要下4英寸吗?结果下了21英寸呢。21英寸啊,他们还说今年冬天会很暖和。哈,我可觉得这天很冷。你知道不,我上个月的油费都达到263美元了?就我这个小房子。”
苏菲漫不经心地听着。她忽然记起玫瑰花,脸因为羞愧涨了个通红。空空的鲜花盒子就在她身后的餐桌上。她该跟梅森太太怎么解释呢?
“我都不知道还能付得起多久的账单了。如果艾尔弗雷德——上帝保佑他——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乔瑟夫,噢,上帝啊。我差点忘了玫瑰花。”
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
“噢,太好了。”梅森太太不等苏菲开口,“你把玫瑰花插起来了。你应该看到卡片了吧。希望你看到乔瑟夫的笔迹不要太吃惊。乔瑟夫要我在他去世后的第一年给你送玫瑰花,正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不想打扰你。‘玫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的吧。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信封一直躺在鲜花盒子边。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
“送给我的阳光。”卡片上写道,“我全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
《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23期
【小题1】小说并未正面描写苏菲的丈夫乔瑟夫,但这一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请简要概括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小题2】将别人的花插在自家的花瓶里,情不自禁地在起居室里跳舞,这些看似不合常情的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文化”的含义,众说纷纭,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花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自我担当的有机统一,它既关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关涉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更包括我们当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这种情况不是没有的,例如,现在的一些以宣传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一描写历史上某些著名的君主,他们似乎就成了充满人情味、忧国忧民的典范,是现代人应该无条件效法的。一些研究某个朝代历史的著作,则把这个朝代说得如何宽松、自由、高雅以至尽善尽美,作者甚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生活在那个朝代。这就完全违背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特点,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的告诫。
那么,在对待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繁荣发展我们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者的关系上,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和价值动力。
(摘编自唐凯麟《文化自信三题》)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坚守、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
B.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而不是通俗文化以及流行文化。
C.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源泉就是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我们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作了概括说明。
B.对“中华文化”,文章侧重解说了它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存在不同区分的特征。
C.文章以一些作家对古代某些帝王的描写为例,说明这些典范是现代人难以效法的。
D.结尾阐述了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构成不同民族的文化,这是“文化”概念的一种理解,“文化”概念还有不同的解释。
B.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自我担当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这是对“文化自信”内涵的一种解说。
C.不管是以宣传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学和影视创作,还是研究某个朝代的历史著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只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和价值动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因“紫禁城上元之夜”一票难求的新闻,故宫再次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不是故宫第一次成为话题中心。从雍正表情包到故宫口红,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魔性H5《穿越故宫来看你》,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来故宫看雪和吸猫——我们发现,600岁高龄的故宫正摆脱威严神圣的皇家面孔,成为很多人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和新一届“带货王”。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符号,故宫正以新的形象收获粉丝。

网红故宫的进阶之路,反映了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之势。谈到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往往会提到“保护性开发”“活化传承”等字眼。言下之意,很多传统文化由于脱离了原先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语境,从而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一种“死”的文化。不可否认,随着流水线代替手工作坊,智能化生产取代工业流水线,现代文明正进行着高速的自我迭代和更新。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重新焕发生命力,很多博物馆已经走在路上。

活化传承不能只就文化谈文化,而应当首先破除思维的藩篱,善开脑洞,解放思想。故宫每每制造的话题,缘何总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在社交网络上形成刷屏之势?原因就在于故宫总是能够出其不意却又顺理成章地打动观众。纵观故宫翻红的历程,可以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秀一波惊艳的操作。

从2014年开始,故宫开发了折扇、手机壳、日历等衍生品,这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一年就卖出了近10亿元。其后,故宫画风突变,走上了反差萌路线,一改过去严肃深沉、一本正经的风格。紧接着,故宫尝试跨界合作,在食品、彩妆、珠宝、游戏等领域都做了不少尝试,甚至还和谷歌打造了一个快闪实验室。近来,随着《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的热播,大众对故宫的探索逐渐深入,中轴线之外的区域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前不久,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元宵节的活动则是紫禁城古建群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对公众开放。这两场活动如同一次行为艺术,在传播中国传统佳节文化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品牌营销。透过这些,我们看到故宫虽然形容未有大变,但气质早已截然不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当然离不开新兴科技的加持。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保护和复原文物本身,也可以对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进行创新性的表达和传播。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选择让冰冷的文物走出橱窗,以动态、立体、有温度和个性化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策划的“数字供养人计划”脱胎于敦煌石窟“供养人”的概念,这一产品精选了30余幅壁画内容,利用互联网公益的形式,既普及了敦煌璀璨的文化知识,也让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

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绝不是简单地用新技术套用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不管是故宫还是敦煌,无论研发的产品有多另类、传播的形式有多时尚、跨界的尺度有多意外,都是基于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行挖掘。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住文化初心是最基本的要求。

(摘编自康琼艳《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经济日报》2019年2月24日)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是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能登上微博热搜,说明它正以新的面孔和形象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B.现代文明正在高速迭代更新,传统文化因脱离原先环境面失去生命力。鉴于此,对待传统文化要“保护性开发”和“活化传承”。
C.纵观故宫翻红的历程,从一波被惊艳的操作,我们看到了故宫的形容虽然未有变化,而气质早已截然不同。
D.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利用新兴科技,使敦煌壁画以个性化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和保护文物的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就“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话题展开论述,材料翔实,观点新颖。
B.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章从思维创新、新兴科技加持和守住文化初心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层次清晰。
C.文章以“紫禁城上元之夜”为切入点,联系故宫近年来的改革举措,由点到面、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行性。
D.文章中使用了一系列网络新词汇,语言新鲜生动,贴近生活,增强了时代感,使读者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活”字的含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发衍生品、变化画风、跨界合作,故宫的这些进阶之路,反映了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之势。
B.破除思维屏障,解放思想,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重新焕发生命力,很多博物馆已经做出了尝试。
C.“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宫举办的这些活动,既传播了中国传统佳节文化,又完成了自身的品牌营销。
D.关于活化传承,博物馆要基于自身资源,守住文化初心,不能一味追求产品的另类、形式的时尚和跨界的尺度。

同类题4

将军

刘建超

“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了,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下棋又连输三盘。哥的师傅伸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痛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转正那天,在职工食堂与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烟。”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哥的师傅从兜里掏出一沓菜票:“破上下个月吃咸菜了!”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马,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

15年后,哥没有当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撅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个污染严重的行业,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上将升入中学后,城里兴起建房热,双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四邻新房建成,请哥去“燎锅底”,哥吃着人家的酒菜,看着人家的新屋,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云梦河是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之一,横跨半个省,途经四个城市,是造成春夏两季洪灾的主要因素,现今世界是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年20年后,争夺的重点将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不但白白浪费掉,还是水患之根,治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县地理位置上看,要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葫芦口处筑堤,受淹者职工新区首当其冲。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可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生。嫂子因失女儿之痛精神恍惚,晾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坠下,治疗3个月最终还是截瘫。为给嫂子治病哥花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置家当,还背了两万元的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的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无论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第一段写哥“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无际对我说”的描写看似不符合少年特征,但却与哥的梦想相符。
B.小说第二段,哥的师傅为人尖刻,而哥却通过下棋连胜师傅三盘,这个情节主要表现了哥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意志。
C.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五个故事片段并不完全独立,其中预测嫂子工厂的前景和分析职工新区的结局是并列组合,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D.哥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上将,可是上将却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身,这个情节既写出了哥的家庭悲剧,也暗喻着哥理想的彻底破灭。
【小题2】小说中的哥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同类题5

细胞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要在细胞上钻孔,真可谓是现代科技的创举。
1980年,德国一批生物学家发明了细胞钻孔术,并且首先应用到抗癌领域中去。
细胞钻孔所用的“钻”是电子。先将需要钻孔的细胞放在特制的溶液中,冷却至摄氏零度以下,然后对溶液实施高压瞬时放电,这样细胞膜就被“电子钻”钻成直径大小不一的微孔,孔穴大小可通过控制电压来控制。
钻孔后,科学家必须把孔封起来,所用的方法十分巧妙,只要把细胞温度回升到30摄氏度以上,细胞膜就会膨胀,自动地把孔封闭起来。
细胞钻孔术发明不久,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就将它应用到医学上,生产出第一批“药物导弹”。在肝癌患者身上,抽出红血球细胞,对它进行瞬间放电,待孔钻好后,就把抗癌药放到溶液中,靠温差效应,药物随孔渗入到红血球细胞内部,再升高温度到32摄氏度,红血球细胞封了口,就成为抗癌的“药物导弹”, 然后,再将它注入肝癌病人身上。这种“药物导弹”可随血液流动,直到红血球细胞老死后送到肝内分解,此刻便发挥抗癌药的威力,从而制伏肝癌。一般药物虽有杀死癌细胞的功能,但是,当它通过人体各个器官,到达癌组织时,已成强弩之末,效力极微,而“药物导弹”可以够一举命中。
细胞钻孔术还可以用来治疗遗传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父母留给后代细胞中的DNA出了毛病所引起的。治疗方法是,将有毛病的细胞取出来,钻好孔,再把缺少的DNA片断补上,或者把多余的DNA片断“剪去”,封好,再放回细胞内。
现代的生物学和化学技术揭示,危害人类生命的癌症是由于正常细胞的遗传密码出了差错,致使它猖狂生长而造成的。因此,有朝一日,科学家能纠正癌细胞的遗传密码,抗癌斗争就彻底胜利了。所以,细胞钻孔术的前景将无可限量。
【小题1】下面对“药物导弹”制作过程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肝癌患者身上抽出红血球细胞“钻孔”后将抗癌药物渗入红血球细胞内部,再将“孔”封住就成了“药物导弹”。
B.德国生物学家吉莫尔在肝癌患者身上抽出红血球细胞,再对它进行瞬时放电。
C.把抗癌药物放到特制的溶液中,在对溶液进行瞬时放电。
D.将抗癌药物渗入红血球细胞内部后,再将温度升到32摄氏度,将红血球细胞封口,“药物导弹”就制成了。
【小题2】对“药物导弹”制服肝癌的过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药物导弹”随血液流动到肝癌的核心部位爆炸,炸死癌细胞。
B.具有抗癌药物的红血球细胞老死后送到肝内分解,从而发挥出制服肝癌的效力。
C.将“药物导弹”注入肝癌病人身上后随血液流动杀死血液中的癌细胞。
D.“药物导弹”通过人体各个器官达到癌组织时一举而命中癌细胞。
【小题3】下面对末两段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细胞钻孔术治疗遗传疾病的方法是,取出有毛病的细胞钻孔,把缺少的DNA片断补上,或者把多余的片断“剪去”,封好后再放回细胞内。
B.人体内的正常细胞的遗传密码出了差错之后,使癌猖狂生长而而发生癌症。
C.科学家若能纠正癌细胞的遗传密码,抗癌斗争才能彻底胜利。
D.细胞钻孔术还可以纠正癌细胞的遗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