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人生也如跨栏
崔鹤同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13岁时他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19岁打破男子 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和刷新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2006年7月12日,他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8月31日,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他又以12秒95获得冠军,从而成为首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然而,当古巴田径运动员戴伦·罗伯斯2008年6月13日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人们满怀期望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罗伯斯一决雌雄卫冕冠军时,刘翔却因伤退出了比赛,冠军由罗伯斯夺得。
雄鹰折翅,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弥漫。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积重难返,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他是咬牙硬挺着的。北京奥运会在候场时他狠狠地用右脚踹墙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里,师傅、指导和队医,三个人摁住他的脚,在他右脚跟腱处不停敲打,让疼痛处麻掉。当时他鬼哭狼嚎地叫,整个身体都在发抖,浑身直冒冷汗。
  这些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让你是英雄。
  接下来是治疗脚伤,远赴美国。
  他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克兰顿惊呼:“你是怎么坚持的?!翔,你知道吗,跟腱处的伤势,就等于你的鞋底里藏着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着他们训练、比赛,你,太不可思议了,你太幸运了,否则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实,刘翔本来早就要“倒下”,“刘翔加油”“刘翔哥哥加油”, 及至“刘翔叔叔加油”,让他很感动,他不想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强坚持。
  经过治疗和康复,2009年9月20日,黄金联赛上海站,刘翔以13秒15拿到亚军,但他心中的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他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一步突破了,“我脚不行了,我不想比赛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们也不要求你太多,你还年轻,要学会珍惜。你现在退役我们也没意见,但是这个结,只有你自己去解开。你要记住,人的一生要跨过无数的栏,你现在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夜,父子俩泪眼相对。父亲的这些话,刘翔牢牢地铭记在心间。
2010年5月23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还排在史冬鹏之后。
  对此,刘翔并不沮丧。他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他现在不是在和别人比,是在和自己跑。于是,他与师傅孙海平开始了一段从零开始的真正复兴。他们又两次赴美进行康复治疗。20多天的美国训练,刘翔瘦了8斤。之后是科学的、系统的、大剂量的训练,刘翔也跑到过13秒以内。师傅说:“重夺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
  2010年11月24日,经过27个月的沉寂和洗礼,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外界齐声高呼“王者归来”。 刘翔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刘翔豪气十足地向罗伯斯下战书,要把世界纪录抢回来。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小题1】结合传记内容,简要分析刘翔能够在挫折中“跃上辉煌之巅”的原因。
【小题2】刘翔为什么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刘翔在挫折中跃起的故事,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2-19 10:5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郁达夫在南洋
1938年12月,郁达夫失望地离开了他曾为之倾注满腔热情的祖国。丰庆轮在台湾海峡航行一夜之后,于19日抵达厦门,在离厦门市半里许的海面停泊一天。当时的厦门,已被日军侵占。此时此刻,更使郁达夫忧虑的,“是敌人政治手腕的运用,和我们中国的一般悲观主义者的得势”。他以为“日人的所以敢欺凌杀戮我的最大原因,就在各高官大吏的自私心太厉害,只顾着自己敲诈老百姓,不顾到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之故。”这些都是他对抗战以来国内政情的感触,也可说是临别祖国的忠言。
南洋的惊涛骇浪,激起了郁达夫的滚滚思潮。他急于向海外侨胞报告自己在国内各战场和浙闽前线奔走的见闻,曾不顾风浪的颠簸,于二十三日在船上写出《岁朝新语》。他坚信说:“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报告文学。
郁达夫到达新加坡之后,曾写出大批激励抗战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政论。他在新加坡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政论《估敌》,刊于1939年元旦《星洲日报》。文中不仅揭露了日军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更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分析抗战形势,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成必胜的信念”,要求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救亡的决策。以后,在他所编的各种副刊上,又不断发表政评,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号召同胞“要踏着先烈的血迹,加强抗战的决心”。他指出:“楚虽三户,足以亡秦,众只一旅,卒难兴夏。我们只教万众一心,坚持到底,最后胜利,自然指日可待”。从1939年到1941年的三年时间内,他在新加坡所发表的有关抗战的政论时评,共达一百多篇,是研究他后期思想和写作特点的重要材料。
郁达夫还经常利用他的副刊园地,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通过“五四”新文学和抗争文艺的介绍来开拓马华(马来西亚华人)文艺。如在他所编的《晨星》副刊上,不时介绍国内文化界的来函来稿和活动情况,遇有国内较好的抗战文艺作品立即转载,对一些宣传抗日和筹赈经费的演出、画展等,都竭力推荐与鼓励。1939年10月,当鲁迅逝世三周年时,他在《晨星》副刊上组织了《纪念鲁迅专刊》,亲自撰写纪念和回忆鲁迅的文章,发表演讲,介绍对恶势力“死不妥协”和“韧性战斗”的精神。
为了繁荣和活跃马华文艺创作,郁达夫于1941年7月,和《总汇新报》联合发起《马来西亚的一日》的创作活动,要求马来西亚各地的文艺爱好者,不分阶层与职业,不分性别,把他们在8月15日这一天各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思想、行动,以及环境、观察等,写出来投寄两报。接着又进一步倡议全马来西亚各报馆和文化机关,都来集稿和刊登。这一活动的开展,受到各方人士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投稿者非常踊跃,其中较好的作品,都在《晨星》副刊和《文汇》副刊中陆续刊出。原有编和印单行本的计划,后因太平洋战争发生而没有实现。
郁达夫对马华文学青年,十分关怀,常指导他们读书、写作,勉励他们大胆创作,甚至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都给予热情帮助,使这些青年受到极大的鼓舞。如他发现擅长写新诗和散文的冯蕉衣后,就不厌其烦地多次当面指导和为他改稿;大力推荐青年作者温梓川的短篇小说集《美丽的慌》,称赞温梓川“可以成为马来西亚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有希望的一位南岛的作者”。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期间,除了促使马华文艺呈现出一派蓬勃景象外,对推动马华文艺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少贡献。
(1)下列对本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写郁达夫在南洋从事文学和抗日活动中多方面的大大小小的事,使我们从中看出了他的伟大之处。
B.郁达夫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是对敌人运用政治手腕的回应。
C.“楚虽三户,足以亡秦,众只一旅,卒难兴夏”,这里暗含对中国懦弱无能的统治者不抱太大希望的意思。
D.《岁朝新语》这样的报告文学,于那些对抗战胜利抱有悲观主义情绪的人应该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E.郁达夫针对文学青年的思想状态,亲自撰写文章,介绍鲁迅对恶势力“死不妥协”和“韧性战斗”的精神。
(2)郁达夫在南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6分)
(3)在培育马来西亚文化青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6分)
(4)从这部分传记来看,传主既有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活动,也有作为一个抗日战士的活动,这两者为什么能够很好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3

现代文阅读
两个辍学的巨人
鲁先圣
这几天,全世界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震惊和思考。他是全球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痛惜一个天才英年早逝的同时,我们自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几乎与他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天才比尔•盖茨。他们同样在计算机领域建立了自己让全世界羡慕的帝国,但是,他们又同样是大学没有毕业就主动辍学开始创业,又都竟然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乔布斯作为电脑天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和企业家。他永久性地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的方式、外观和感受,率先认识到了图形化用户界面、鼠标指针和点击操作的潜在商业价值,而这些特性如今已经主宰了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他四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着,他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划时代的产品并重新定义了业界的形态。
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一出生就被生母送人,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妈妈。他最早考入里德学院学习,但仅仅一个学期后便退学。这一年他仅仅21岁。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他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建了后来全世界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
个人电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及开来,与乔布斯不可分割。因为与管理层的矛盾,乔布斯曾经与苹果分道扬镳。苹果公司的发展也一度陷于低潮,不过随着乔布斯1997年的回归,苹果陆续推出第二代等一系列产品,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具价值的公司,乔布斯一手缔造的数字产品不仅成为苹 果迷们的追捧对象,也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
乔布斯的成功为他赢得国家级技术勋章、2007年财富杂志年度最伟大商人、2009年财富杂志十年最佳CEO、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等称号。不幸的是,这位灵魂人物,2004年被确诊胰腺癌,经过多年抗争,最终不敌病魔而去世。
比乔布斯晚出生8个月的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在那里他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编程语言,从此爱上计算机。三年级时,盖茨决定不再读书,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他与童年伙伴一起于1975年组建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他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1989年他创建的公司开发了高质量的创造性图像,成为多媒体世界的一家强大企业。他36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到1994年已有83亿美元资产,并蝉联1994年和1995年世界首富,1995年已经拥有财产129亿美元。被1999年10月1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评为在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重的企业家。
乔布斯走了,比尔•盖茨现在功成身退,在世界范围内全力做着慈善事业,造福整个人类世界。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
相信这样两个人的传奇经历,会让所有那些看重学历和名牌大学的头衔,看重什么海外经历而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的父母陷入思考。按照一般的思维,他们两个人中途辍学,中断学业,还没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没有取得进入社会的起码的学历资格,他们与同龄人相比,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同龄人,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我 们每一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也不相同,学历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关键的是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
(选自2011年第12期《山东青年》)
【小题1】为什么说苹果公司的发展与乔布斯密不可分?请简要概述。
【小题2】请结合全文,谈一下“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具有怎样共同的品质?
【小题4】文章的结尾说道:“学历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关键的是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汪国真:触摸生命的极致
他不是诗人,不是书法家,不是画家,不是作曲家,他是汪国真—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一代人的文化偶像”汪国真走了,享年59岁,青春成为诗人最后一个注脚!汪国真,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传抄诗歌的年代特别的“时尚”。
在大学期间,汪国真便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到90年代,汪国真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研究赏析其诗歌作品的书多达十几种,随之“汪国真热”席卷全国。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一年称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至今坚持笔耕不辍二十余年,汪国真被誉为“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
积极、靖扬的诗歌主题,让汪国真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口向,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诗刊》编辑、诗人彭敏说:“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正如网友的悼词: “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细心人会发现,现在的许多报刊的一些栏目刊头的书写笔风一致,似乎一人所为。不错,这都是汪国真留的“墨迹”。汪国真书法作品乍看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疏密有致,细赏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宪章先生曾称汪国真是“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
汪国真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书法界?让人颇为不解。其实,汪国真从诗家到书法家,追根溯源全是因为签名“惹的祸”。1991年11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对不起观众”,他也不好推托。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
让汪国真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北京琉璃厂一家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待沽,他上前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于千元不卖。汪国真问真值这么多钱吗?店主说,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兼二者而有之,能不值钱吗?而今,汪国真的书法已高达每平尺万元。在《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上,竟也赫然列着汪国真的大名。
当书法小有所成,他又开始学绘画。这两年,汪国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保利、瀚海等拍卖会上,成交价从数万到20多万元不等。最近的一次成交是1月24日的保利拍卖会,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卖到了12.65万元。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又开始音乐的研究与创作,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汪国真这么评价“再过10年,有可能,我的音乐作品的影响力会超过诗歌。”这样的一生,何止“诗人”二字所能概括。
汪国真的身体最早发出预警是在1999年前后。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完全在扮演一个空中飞人。编辑刘志宏是他这种生活的见证者。每次给汪国真寄送图书样稿时,刘志宏都得先打电话弄清楚汪国真在什么地方,以便他能及时看稿。
刘志宏曾问汪国真,你各方面都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汪国真告诉他:“不管多大岁数,也得努力啊。”这让他感受很深。
汪国真生前好友、著名作家张宝瑞用“他要掀起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来形容汪国真当时的状态——到处开办工作室、主持电视节目、作品越来越得到认同,“好像有一个收藏家一年要收藏他200幅作品”。汪国真还是不愿错过任何机会,“他就想重新来个‘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葬礼上,有副挽联来自书画家吴欢有人说汪国真不算好诗人,但好诗人不如汪国真。”
人生是一场漫长、没有终点的旅行,沿途的风景或许是悲凉的,或许是温暖的,或许是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正如汪国真所说“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将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可能,才算不虚此生。褪去这些璀璨的光环,汪国真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影响一代人的又何止是他的诗歌。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他不是诗人,不是书法家,不是画家,不是作曲家,他是汪国真”,意在强调汪国真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B.汪国真的诗歌充满正能量,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n向,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从而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C.“ 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这里的神态描写凸显了汪国真的羞愧心理,也表现了他作为名人觉得有失颜面的虚荣心。
D.“再过10年,有可能,我的音乐作品的影响力会超过诗歌”,由此可见,汪国真一直希望成为一名音乐家。
E. “不管多大岁数,也得努力啊”,反映了汪国真为了让自己每个人生阶段都获得璀璨光环而采取的人生态度。
【小题2】本文说汪国真是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你认为“触摸生命极致”包含哪些内涵?请分条概述。
【小题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小题4】汪国真说“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中央电视台也有句广告词“人生如一场旅行,不必在乎最终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请结合本文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