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热带的灌林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拟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12-22 12:3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蚯蚓在土壤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材料二: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猎豹要捕食斑马和羚羊等。
材料三:一粒桃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并能结出许多桃子;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1)材料一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材料二说明,生物具有说明特征
(3)材料三说明,生物具有说明特征
同类题2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请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利用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来控制鼠害,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同类题3
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和槐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同类题4
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暖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验:选择30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15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外15只不做处然后
(1)该兴趣小组认为蚂蚁寻找到食物后能否回“家”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把它们全部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2)假如实验现象是:剪掉左右触角的15只蚂蚁不能回“家”,而其他15只都可以回“家’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填“显微镜”或“放大镜”)。
同类题5
3.15曝光了一些养鸡场违规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激素来养殖肉鸡,违规喂食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品使得肉鸡能够快速生长,这种“速生鸡”未经检疫就进入了餐饮系统,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1)人摄入“速生鸡”鸡肉后,鸡肉中的蛋白质主要在消化道中的______处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与残留的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一道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2)“速生鸡”事件曝光后,造成大量的白羽鸡大量滞销,小科看到鸡肉就想到“速生鸡”。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反射。
(3)某校科技小组想探究“速生鸡”的危害,他们将20只体型相近的小白鼠分成A、B两组。A组每天喂混有利巴韦林的食物,B组每天喂等量的不含利巴韦林的食物。一个月后,让小白鼠感冒,并A、B两组注射等量的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是B组小白鼠很快痊愈,而A组的恢复很慢。这说明A组小白鼠对利巴韦林产生了________性。(选填“适应”、“免疫”或“自然选择”)
相关知识点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态系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