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人的“数学传奇”丘成桐
他22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并攻克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在1983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也被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刘克峰曾称赞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数学神话,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他——就是丘成桐。
初见丘成桐,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而且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但一经接触,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造诣,以及这位当代数学大师大刀阔斧革新微分几何学的气魄和直面国内学术界一些陋习的勇气,将令你倾心不已。
昨日下午,丘成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的压轴嘉宾,在长沙和学子们畅谈“研求之乐”。并为这次师大学子之约题词:岳麓书传,百代贤儒仰朱张;楚南人杰,千年王业出湘潭。
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
“年少时我并不喜欢读书。”丘成桐“研求之乐”的讲座从年少时的求学经历讲起。
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这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丘成桐,但事实恰恰相反。
小时候的丘成桐很顽皮,那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远远不及对历史和古代文学。丘成桐的父亲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打掌心”。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读起了《红楼梦》,觉得里面有很多感情相通之处,而之前他更喜欢读《三国演义》。
丘成桐喜欢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比较。他强调的一点是,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
“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
“而读历史让我学会在关键时候做抉择。”他引用《史记》是刘邦虽屡战屡败但仍坚守中原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斯坦福大学,尽管当初那里并没有很好的数学科研条件,但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
从未放弃对至真至美的追求
“奋斗的过程就像智者垂钓,看到学问的成长是最有意思的。”丘成桐说,“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他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自己的志趣。
在丘成桐的眼里,数学很美。数学之美在于简约严谨,应用一些简单数学定理就能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常常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与错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可能在冲凉或刷牙时,突然间茅塞顿开了。
丘成桐说,数学家追求一个好的命题,如同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慕,朝思暮想。做学问的路很长,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没有热忱,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很多有终身教职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是求真的精神,刺激着他们不肯放松。
寻找下一个华人数学天才
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当时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
在昨日的演讲中,他又提及国内很多的名教授,著作等身却不见得有多少能传世。“一生所作,不见得比写几篇有点内容的短文章实在。”
2007年,丘成桐参照美国中学生数学奖“西屋奖”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中学生,特别是大陆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创造性,并从中培养和挖掘年轻的数学“小天才”。该奖不久前刚二次颁奖。丘成桐还说要尽责任提拔中国国内最有才华的数学人。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着对真与美的无条件的追求,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丘成桐创造了中国人的数学神话,并对中国的中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丘成桐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他将文学与数学进行比较,在数学领域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并对国内学术界的一些陋习直言不讳。
C.丘成桐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之中获得的灵感,这些灵感不仅影响了他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也影响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抉择。
D.丘成桐认为数学有简约严谨之美,而数学美感的获得又必须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
E.丘成桐看似不问世事,实际上对中国大学教育极为关注,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让人吃惊。
【小题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为什么称丘成桐的讲座为“研求之乐”?
【小题3】丘成桐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丘成桐阅读文学和历史的人生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借鉴意义?请简要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22 04:4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坚持依法办理,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户口的合法权益;坚持区别情况,分类实施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政策;坚持综合配套,将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与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收养登记、流浪乞讨救助、国籍管理等相关领域政策统筹考虑、协同推进。
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努力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目标。”
(摘自《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
材料二:

方秀莲今年50岁,1993年跟随丈夫到广东生活,却没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娘家再次报户口时,也没有把她算在内,户口就这样“遗失”了。因为老家在1000多公里之外,交通不便、成本太高、程序麻烦,她没有回老家“找”户口。无户口让她遭遇诸多麻烦。“最难的是看病不能报销,统统要自费。”方秀莲说,没有身份证连火车都不能坐,感觉“寸步难行”。
“多亏派出所民警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娘家人赶紧把消息告诉我。我把材料交给现住地的民警,10天左右就领到了户口。”方莠莲说,“听说高铁速度很快,拿到身份证后一定要去体验。”
(摘编自《户口登记,一个都不能少》)
材料三:
美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实行生命登记制度。政府对每个人的出生、婚姻、生育、死亡等人口事件进行记录,形成较完整的登记册,登记册的内容非常详细,除个人信息外,还涉及父母的基本情况及父母与子女的社会关系。生命登记资料与人口普查结合,可以为人口管理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
社会保障号( SSN)是美国政府进行人口管理的法宝和基石。美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身份证,护照、驾照、信用卡等证件常常扮演身份证的角色,但它们的取得都必须以拥有一个社会保障号为前提。此外,社会保障号与联邦和各州的许多社会机构相衔接,是公民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助、住房补贴、看病就医的凭证。
(摘编自接栋正《发达国家人口管理办法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材料四:
中国的户籍历史甚久,记录丰富,制度日趋完备。但是,在封建社会前期,依附农制盛行,世族、豪强与国家争夺农民,荫庇丁口,户籍制度并未能顺利执行。而役重于赋,以及课人口税,亦造成人民流亡,使户籍失实。后期,赋役征课渐从以人丁为主转为以田亩为主,分租制下的佃户减免直接负担,客户①入籍为户籍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但地方官为了保留地方财力和层层贪污自肥,也多方隐瞒户口,假报名姓。如明代上报户籍用黄册,许多州县征收税粮则用白册(亦称实征册),两不相符;一些胥吏手中又自有私册,乃至州县长官亦不能过问。清初之丁册,只是当差人数,实际丁口数并不只此。摊丁入地以后,户籍与赋役完全脱钩,登记的户口才比较接近实际。但又因保甲制度本身流弊,以及失去征课作用后官吏更自因循,仍难精确。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注)①客户:即无土地佃户。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一可知,无户口的公民都可以依法登记户口,政府相关部门要无条件为公民办理。
B.由材料二可知,国家在为无户口人员落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群众满意度高。
C.美国实行的生命登记制度可以为国家人口普查工作提供文持,比如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等。
D.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执行过程并不顺利,后来才渐渐趋于完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2017年之前,我国的户籍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准确的问题,户口重复和漏报等现象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古而有之,甚至更严重,所以无法避免。
B.在我国,公民没有户口就不能办理身份证,就会给现实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看病报销、乘坐高铁出行等。为无户人员落户是民生工程。
C.到2017年底,我国已基本解决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而且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以后办户口会很便利,不会再产生新的无户口人员了。
D.由材料一、材料三可见,中国和美国都重视人口管理,也都有与人口管理相关的一些综合配套制度,这样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E. 中国古代的户口登记之所以不够精准,与户籍和赋役挂钩有很大关系,不同阶级因利益关系虚报人口。如果不按人口征税,统计就能准确。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与美国的人口管理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新白领正在叩响新城市的旧城门
严辉文
①最近,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他们最新的调研报告《困境与行动: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课题组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中的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做了深入调查后发现,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行动取向格外突出,表现为更频繁地参与维权行动、更为主动地进行劳资博弈。
②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绕不过的社会问题。而如今随着老一代农民工的退守田园,新一代农民工涌入城市,传统城市在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必然面临着真正的城市化转型难题。
③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更为准确全面地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脸谱——他们从根本上是疏远农村,亲近城市的;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与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均已不同于老一代,正面临着一个重新建构的新机遇。新生代农民工更为现代,他们甚至自认就是城市新白领。在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在思维方式、透支消费、工资福利期望值、介入劳资争议等方面,他们与城市年轻人已经同质化。准确地说,这一批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是“农皮城心”的城市人,已经不能或者不愿回到农村,他们早已用新城市人的行为方式叩响着旧城市闭锁的城门。
④显然现在最大的麻烦是,城市管理体制仍然沿袭的是旧理念。在当下中国,任何一个口里念叨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城市,都不恰当地安装着一个无形的旧城门。在这个旧城门的荫庇之下,企业方面可能也最愿意沿袭针对老一代农民工曾经十分奏效的“工厂权威管理体制”,认为农民工工资可以开得更低,生活条件可以更马虎,文化生活与劳动权利可以付之阙如。而相应的,城市管理者们,仍然将这批从心理上早已疏远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也最乐于用老土的户籍管理措施、城乡差别观念来对待他们,这种只接纳劳动不接纳劳动者的状况,不仅是新生代农民工之痛,最终也可能关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⑤新白领已经叩响了新城市的旧城门,如何真正接纳新生代农民工?在前述调研报告中,专家们已经给出了权威答案:赋予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公民与社区公民身份。“企业公民”是指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劳动者,而且还享有公民权利,有权就自己的工资、工作条件和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权按照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对工资进行集体议价协商。“社区公民”身份主要指他们有权享受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这包括农民工及其子女有权在城市中平等地享受包括教育、医疗、住宅等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总之一句话,如今你还拿新生代农民工当农民工,你就错了,因为他们早已是新产业工人、新白领、新城市人。
(节选自2012年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小题2】课题研究全面地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脸谱。请概括“新脸谱”的特点。(6分)
【小题3】“新白领正在叩响新城市的旧城门”,如何真正接纳新生代农民工?(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得乐园?失乐园?
张成伟
我是通信时代的臣民!我是网络时代的顺民!我是数字时代的刁民!伟大的因特网啊,对你的爱越深就越让我心痛。
作为比特族中的一员,我慨叹当今沟通的便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可以被比特这种元素缩短到近在咫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随着网络的构架而延伸至无垠的宇宙。人是多么的伟大啊,人又是多么的渺小!
我是数字时代的“孟尝君”,我爱高朋满座,我爱食客三千,把酒临风,填词咏叹!因此,我喜爱chat Room(聊天室)。在那里,从未谋面的老朋友会带来有关“金龟子下巴”的新鲜事;初来乍到的“幼虫”的勃勃生机,令每一位“老虫”激动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各抒己见,高谈阔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真可谓壶中天地阔,网内日月长。
不过,每一个深深躲在显示器后面的面孔,真像他(她)在显示器前表现得那样纯洁吗?如果你去过上海电信、中国黄页或杭聊的chat Room,你一定遇到过poseidon、剑圣、轩辕氏。你很快就会打听到poseidon是如此的多才,诗词歌赋,中西合璧;剑圣是如此专横,逮谁挖苦谁,哪壶不开提哪壶;轩辕氏是如此的温文尔雅,口吐珠玑,人见人爱。其实这三个人是同一个人!唉,想一想,以后你还会相信在chat Room里交的朋友吗?
我是信息时代的掠夺者。信息,对于我来说,就像滋养身体的维生素一样重要。所以,每天我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E—mail。这些E—mail给我带来了大量的我所感兴趣的不同信息,为我小小的个人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我能在国内新闻媒体之前了解到了最新的美伊战事;足不出户我就可以给朋友送去贺卡;最新的游戏攻略,我永远最先得到;不用去图书馆,便可以读到川端康成的《雪国》的原本……
每天,我面带微笑,将成K成M的E—mail轻轻地泻在我小小的硬盘上,其实我根本笑不出来。每天我必须像清洁工一样,干掉大量的Mail垃圾──广告、免费杂志、邮购图书、目录等等。我需要的Mail,阅读时总有些不太习惯。我是多么的传统,我喜欢阅读用笔写在纸上的信件。一边轻拈着带有花香的信封,一边细细阅读;一边欣赏写信人的书法,调侃偶尔出现的错别字,一边揣摩他(她)写信时的心情,想像他(她)蘸着墨水笔走龙蛇时的神态,甚至是每一个涂改。我可以从传统的信件上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而网络带来的E—mail呢,是永远做不到的。你难道能够接受阔别十多年的好友带给你的仅仅是一堆五号宋体外加10.5磅的字母吗?不,绝不。
我是信息时代的夜行侠。多年的侠客生活,让我脱胎换骨,造就了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也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
据我的医生说,我患有轻度的鼠标多动症,中度的电脑亢奋症,重度的网络依恋症,外加沟通障碍。他让我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他还列举种种例子。
他说:只要你坐在有靠背带扶手的椅子上,手就会不由自主地抓一件东西做圆周运动。
他说:只要在电脑面前,你就兴奋无比,可以不喝水不吃饭不睡觉甚至不用上卫生间。
他说:没有Modem(调制解调器)的日子没法过,你会焦躁地踱来踱去,试图用嘴吹出MHz的音频来模仿Modem的联接信号。
他说:别人有时候不能理解你在说什么──朋友托你找件东西,你毫不犹豫地让他去YaHoo找。
你告诉司机你家住在http://www.GU—BOSHI.com。你要求服务生把你的咖啡升级到3.0版本,否则不付小费……
嘿嘿嘿,我能再说些什么呢。因特网啊,这就是我爱你的回报吗?难道这就是我狂热追求的乐园吗?!因特网啊,对你的爱越深就让我越心痛。
【小题1】请分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本篇科普小品借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得乐园》《失乐园》为题,来阐释当今网络问题,这些问题能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
【小题3】就“因特网”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个人的经历与感受。(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材料二:
吹着彩色的欧罗巴芦笛走上诗坛的艾青,曾以一首激扬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在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地位。可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他的爱情、婚姻和家庭,也像他的诗歌那样充满着激情和诗意吗?昨天下午,艾青的夫人高瑛,把一本记述她和艾青四十余年风风雨雨的书——《我和艾青的故事》,带到了被艾青称为“港湾”的东四家中。
“艾青1996年5月10日离去以后,经常有朋友劝我写一写我和艾青的过去,艾青没有完成的事情,他们希望由我来完成。”在漫溢的书香中,高瑛说,大家都觉得,艾青不写自己的回忆录,是太大的遗憾。“有一天,柯岩到我家来,催促我动笔把艾青和我的故事写出来,并且起了书名。她说,就叫《我和艾青的故事》。”在朋友们真诚的鼓励、热心的敦促下,高瑛开始动笔。“虽然有那么多人鼓励我写这本书,但是刚开始,我却遇到了来自家庭内部的阻力。晚辈希望我高抬贵手,只写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最好不要涉及、牵扯到他人。于是,写什么、怎么写成了一个问题。”
高瑛自己说,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轻描淡写,而不是浓墨重彩的讲述。“但是,有的故事,难免会写到想避却避不开的人和事,我还是写上了。艾青曾经给一本传记写序说:‘要尊重历史,有的人居然为自己编造历史,甚至篡改历史。这是愚蠢不明智的。’我也觉得,如果有些情节不写,反映的历史就不真实了。”
据中国戏剧出版社艾东社长介绍,展现艾青被打成右派直到去世的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是此部传记的内容;在无法写诗的岁月中,诗人所面对的婚姻、家庭的磨难与不幸,是该书的叙述核心。“艾青身后没有留下关于自己的文字资料供研究者和喜爱他的读者阅读,此部回忆录由一直与其患难与共的妻子高瑛写出来,具备了珍贵的文学和史料价值。”艾东如是说。
当天下午4点15分,79岁的诗人贺敬之在电话中向高瑛表达了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我年轻的时候就读艾青的诗,一直对我国新诗史中这位伟大的诗人怀着崇敬和爱戴的感情。该书的文笔朴实、坦诚、亲切、感人,文字语言很有魅力,有诗意。书中写了很多我们了解不深的往事,对大家了解艾青的精神风貌很有史料价值。艾青在艰难的情况下坚忍不拔,保持对祖国和革命的信心,满怀对人民的情感,这些都通过这本书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贺敬之说这本书非常吸引他。
选自《北京青年报》
【小题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
【小题2】材料二大篇幅引用的高瑛、艾东、贺敬之的话,分别写出了什么内容?
【小题3】阅读两则材料,你感觉艾青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并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概括分析。
【小题4】右图是艾青的头像,请运用第二人称写一段话,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抗体疗法”成功控制老鼠艾滋病
如今接到艾滋病检测阳性诊断的人还是可以制订未来计划的。而在大约20年前,患上艾滋病也许就意味着等死。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它们能够抑制攻击免疫系统的艾滋病病原体增生。这类药物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可以遏制病毒生长并以此为感染者赢得数年时间。缺点是感染者直到生命终结都必须每日服用药物,长期服药会损害他们的体内器官,还有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副作用较低的药物。来自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米歇尔·纳森兹韦格及其同事如今在完全不借助药物的情况下控制住了艾滋病病原体。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撰文称,将5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抗体组合在一起可以将艾滋病病毒抑制数月之久。
抗体是人体制造的防御性分子,它们可以识别并防御外来入侵者。大多数HIV阳性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但它们只能攻击病毒的一类变种。由于艾滋病病原体种类不断变化,抗体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产生抵御多种类型病毒的抗体。
研究人员将组合了5种高效人类抗体的制剂注射到感染了艾滋病的老鼠体内,并取得成功。“老鼠血液内的病毒浓度下降到我们根本无法检测到的低水平。”纳森兹韦格说。
抗体在实验鼠体内的保护性持续了两个月左右,之后必须进行补充注射。“抗体在血液中持续的时间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长得多。”纳森兹韦格说。这是它的一大优点。纳森兹韦格估计,抗体在人体血液中存活的时间甚至会比在老鼠体内更长,“因为它们来自人体,所以在人体血液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由此推测,艾滋病患者只需每半年接受一次注射,而不必每天服药。此外,这些抗体绝无副作用,因为它们是人体的天然产物。
苏黎世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的胡尔德里希·京特哈德认为,美国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并不那么令人振奋。“抗体只在老鼠体内取得好结果并不意味着对人类也有效。”他说。人类血液中的病毒浓度明显高于老鼠,抗体在病毒数量更多的情况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强大的作用令人怀疑。他说:“人类大概需要更频繁地接受注射。”此外,实验鼠只感染了单一病毒株,而HIV阳性患者大多需要与多种病毒株作斗争。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10月24日)
【小题1】纳森兹韦格认为,“抗体疗法”的显著优点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各句对“抗体”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体是人体制造的防御性分子,它们是人体的天然产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它们可以识别并防御外来入侵者。
B.大多数HIV阳性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但这些抗体只能攻击病毒的一类变种,也就是说只对某一类“外来入侵者”起到防御作用。
C.如果人类能产生抵御多种类型病毒的抗体,艾滋病等疑难疾病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产生抵御多种类型病毒的抗体。
D.抗体在血液中持续的时间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长得多,因为抗体来自人体,所以它们在人体血液中存活的时间会比在老鼠体内更长。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关于“抗体疗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约20年前,患上艾滋病也许就意味着等死。如今接到艾滋病检测阳性诊断的人,不必过于担忧,因为现在可以完全不借助药物控制住人体艾滋病病原体。
B.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够抑制攻击免疫系统的艾滋病病原体增生,遏制病毒生长,但是长期服用会损害患者的体内器官,并引发精神疾病。
C.胡尔德里希·京特哈德认为,人类血液中的病毒浓度明显高于老鼠,而且HIV阳性患者大多有多种病毒株,所以抗体在人体中的效果很难比得上老鼠。
D.米歇尔·纳森兹韦格及其同事将5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抗体组合在一起可以将艾滋病病毒抑制数月之久,只要持续使用抗体,就可以治愈艾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