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动物冬眠之谜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生的仔儿。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貂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启发。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中的鸟兽都是温血动物,那么冷血动物昆虫又是怎样熬过漫长的冬季呢?许多冬眠的昆虫会不会冻结呢?昆虫学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查明了昆虫越冬的部分奥秘。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散热器结冰,人们要加入防冻液。昆虫竟然也会采用相似的办法,在严寒的冬季保护自己。

在冬天,昆虫要保持活动,不被冻僵是至关重要的。活的组织一旦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势必使细胞膜受到破坏,造成致命的创伤。当细胞里液体不足,不能保持维护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时,即使没有完全被冻结,也会造成死亡。那么,昆虫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它们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办法就是产生大量的“防冻液”。昆虫是怎样制造防冻液的呢?天暖之后又怎样将防冻液除掉呢?为什么要除掉防冻液?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仍找不到答案。

值得补充的是,科学家们又发现,蛙类也会自制防冻液。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将许多青蛙冷冻起来,5~7天后,再慢慢地使之解冻,这些青蛙解冻后依然活着。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人们在防冻剂中常用的物质:丙三醇。与昆虫相似的是,到了春天,这些青蛙的体液中再也找不到这一物质了。

至今,人们尚未能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但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已经认识到,研究动物的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颇有价值。

【小题1】下列各项对“昆虫越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是冷血动物,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季,而保持活动,不被冻僵,昆虫会产生大量的防冻液来降低冰点,提高抗寒能力。
B.人类由昆虫为防冻而制造“防冻液”得到启发,研制出防止汽车散热器结冰的防冻液。
C.冬天昆虫的细胞里液体不足,不能保持维护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时,会造成死亡。
D.活的组织如果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便会使细胞膜受到破坏,会给昆虫带来致命的创伤。
【小题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加拿大,山鼠冬眠时呼吸停止,脉搏微弱,体温下降,就像死去一样,但实际上它是活的。
B.当不利的环境来临时,如气温过低或食物缺乏,动物便进入冬眠状态。
C.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受了动物冬眠的启发。
D.人们对昆虫和其他动物制造防冻液进行冬眠现象只是初步了解。
【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眠使动物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降低,而生殖腺却发育正常,使冬眠中雌熊产下的仔儿抗菌抗病能力有所增加。
B.翌年春天,动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C.与昆虫相似的是,蛙类也会自制防冻液,天暖之后又能将防冻液除掉。
D.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颇有价值,这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已经认识到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8 05:4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位置在哪里
范小青
六点差五分钟。
“嘀铃铃…” 一个很刻板的声音传来:接传真。
嘎嘎嘎传真件就来了,取来一看顿时头皮一麻。
明天上午重要会议,各单位一把手参加,不得请假,下班前报名。我看了一眼钟,六点差两分,赴紧给主任打电话,听得出来主任很不高兴,说,你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吗?
我赶紧说事情是很急的,主任顿了一下说,局长今天陪着首长在基层搞调研,就算一夜不睡也赶不回来,所以局长是不可能参加明天会议的。
没有办法,只好替局长请假,理由是局长陪上级领导搞调研,那边听了“请假”两字,立刻问,请假?你局长是在国外吗?
我哪敢说谎,老实报告不在国外。那边说只要不在国外,都必须赶回参加不许请假。
电话桂断,我又能怎么办,重新联系主任。主任说,还能怎么办,替会吧。
我才当上副主任不久,还没机会处理替会这样的事情,得问清楚谁替?
主任说,还能有谁,副局长啊,哪个明天空着就哪个替。
我遵命,一一找了副局长,结果都没空,且办公厅那边只要一把手局长的名字。
问题再一次抛给主任,偏偏我不停地打他电话,主任火冒三丈了说,没人去,你去!报局长名。
再吩咐:记住,到会场不要和别人说话,低头,低声,低调,现在替会抓到要处分的。
可能因为主任的一再强调,替会的事情成了我心里的疙瘩,晚上还做了梦,梦见自己找不到会场,迟到了,本来替会这事情就见不得人,我醒来时,感觉心脏在怦怦乱跳。
因为怕迟到,早早出了门,先到报到桌那儿报了到,却没敢先进会场,多在外面一角假装打电话,装出很忙很着急样子,一边将座位表看仔细了,迅速找到自己的位子,刚要坐时,右排的人伸出手和我反握了一下,下排的一个人回头朝我摆了一下手,算打过招呼。
从坐下来以后,我就感觉自己的右半边身肌肉特紧张,好像我右侧坐了一头野甘,随时可能扑过來咬我一口。我悄悄把座位表对了一下,知道这个人叫许长明,是某单位的一把手局长,不过我可不敢和许局长目光有一点点接触,都是各单位的一把手,他们应该是认识的,所以许局长肯定知道我不是孙局长。终于熬到散会,继续牢记主任教诲,低头冲出会场。
过了一阵,我在机关大院里走路,听到身后有人喊:孙局长,孙局长。反正我又不是孙局长,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结果喊的那个人追上了我说,咦,您不记得我啦?我有些迷糊竟完全不记得他。
这个人笑说,孙局长,那天会议结束,您走得快,我还没有来得及谢谢您,您知道我是替会的,却没有戳穿我,孙局长,您是位厚道的领导,不多见。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说我也是替会的?不行,主任的教导牢牢记住,我只能来个死不认账,赶紧说,你认错人了,我不认得你呀。
假许长明反而顺着我的口气说,哎呀,您这是属于脸盲呀,我呢,恰好相反,我记性特别好,尤其是记人的能力特别强,不管什么人,我看一眼就不会忘记。那天开会,我们紧挨着坐了半天呢,我怎么会忘记您呢。
假许长明性格蛮开朗,虽然碰到一个记性很差的“领导”,他却一点也不在乎,临走时又紧紧握了我的手说没事的,没事的。我有一种不祥之觉,差一点脱口坦白,我也是替会的。幸好自己牙关咬得紧,否则以这个假许长明如此开朗,不定哪天一顺嘴把我卖了。
过了几天,碰到另一个单位同志,他跟我说,哎,孙主任,听说你们孙局长,架子蛮大的,别人和他打招呼,他爱理不理的。其实在办公室也听到同事私下里议论,说孙局长最近心情不好,机关人在背后编派他,说他架子大目中无人,别人和他打招呼,他都不理不睬。我心里隐隐有些不安起来,人家又不是说的我,难道因为我也姓孙,我还真以为自己是孙局长了?
我呸。
晚饭后,我老婆去遛狗,我也去朋友家走动走动,两人一起下楼后分头而去,刚走了几步,就有个人迎面过来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孙局长好。
我可吓得不轻,没理他,赶紧走开,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老婆,还好老婆牵着狗往前走,并没有在意身后的事情。
这天晚上回家晚了一点,我打算看老婆的颜色了,结果却发现老婆的态度很好,一点也没有责怪我晚归的意思,还体贴地说,天冷了,用热水泡泡脚吧,有助睡眠。我实在受宠若惊,有点不适应,赶紧说,我来,我自己来。
第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听到老婆在批评孩子,让你动作轻一点,说这么大的孩子都不知道心疼大人,你爸还没醒呢。女儿说,啧,妈你以前不是让我有意弄出动静把老爸轰起来吗?老婆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女儿哼了一声说,我晕。
老婆的满面春风,让我越来越不安了,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了,提着小心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老婆笑道,是我有事情瞒着你,还是你有事情瞒着我呢——孙局长。
这下我真急了,赶紧说,你别瞎说,你别瞎喊。
老婆仍然笑,嘿,你还瞒着我,我早就知道了,那天在小区里遛狗,我就听到有人喊你孙局长了,你那德行,我还不知道吗,文还没下来是吧,文没下来,你是绝不会说出来的。
我能怎么样,我肯定是张口结舌。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我”的一次代替领导参会(替会)行为的描述,说明我是一个讨好主任,想借此达到往上攀附目的的人。
B.小说中妻子后面对我行为的表现这一情节的设置,极富戏剧性和突转效果,将情节推向高潮。
C.小说语言清新、富有意蕴,采用倒叙手法,情节曲折跌岩,于曲折中将人世间丑态尽显,主题鲜明。
D.假许长明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
【小题2】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述。
【小题3】文章以“你的位置在哪里”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豪迈洒脱蒙文通
经学大师蒙文通,在执教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期间,有不少故事流传。现代成都的几位文史巨匠各具风采,蒙文通则是其中豪迈洒脱的一员。
关于蒙文通的豪迈洒脱,留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上课。蒙文通在讲课时,因为学富五车,每每刹不住车;讲到尽兴处,便不管什么下课铃声,照讲不误。往往等到下一节课的老师已经站到教室门口,蒙先生才不得不打住,收拾好几页讲稿。在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中,学生们终于可以下课了。
一把仙风道骨的长髯,可以说是蒙先生的标志之一。他的学生隗瀛涛曾这样描述:“先生身材不高,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三位一体之风。”这一根长烟杆,和长蒙文通一辈的林山腴的水烟袋,是老成都高校的一方风景,为学界所熟知。
蒙文通喜欢听川剧,“杀馆子”,他的酒量也不算小,喝黄酒有两斤的量。他的朋友也并不局限在学术圈,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他皆有所交往,且对不同的人都一视同仁。在他眼中,商贾小贩,工人农民,和尚道士,只要人对了的,他都会与之海阔天空地摆龙门阵。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1933年,蒙文通经汤用彤推荐,到北京大学讲授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未料,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对蒙文通不感兴趣,蒙文通被解聘。这是他执教生涯中第一次被解聘,他还有一次被解聘是在川大,时间是抗战后期。当时某军阀执掌校印,行龌龊之事,将一干学者拒之大学门外,蒙文通却照常为学生上课,他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霸道得很,他说:“聘不聘我是你学校的事,上不上课是我的事,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耿介率直、我行我素是蒙文通性格的又一特征。他常言:“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学生有不同见解,他总是不回避矛盾,即使朋友之交亦如此。
汤用彤、钱穆、熊十力还有蒙文通,间或还有林宰平和梁漱溟,在1933年的北京,几人有过一段谈学论道的美好交往。熊十力好辩,蒙文通亦口若悬河。其实,熊十力正用新唯识论驳斥其老师欧阳竞无的小说,蒙文通不以为然。二人唇枪舌剑,上下古今,旁征博引,每每由一个问题的争锋转入另一个问题的考辩,彷佛两位旗鼓相当的斗士,你来我往,不遑多让,让钱穆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钱穆说:“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未几,二人“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又必争。又惟余为之缓冲”。
然而争论归争论,二人却是相互推崇的。有一次,熊十力有事不能上课,学生们问谁来代替,熊十力答四个字:“蒙文通好。”
(摘自《华西都市报》)
相关链接:
①就其论著的科学性质说,中国思想学术史占的比重最大,包括了先秦两汉的经学及诸子学,晚周、六朝、两宋史学,佛学中的禅学史和新罗学,道家和道教学等。他多年寝馈于宋明理学,历时既久,用力亦深。另外,还在中国古民族史、古地理学、巴蜀地方史、历代社会经济史各个方面,也发表了大批高质量的论文。
(摘自《蒙文通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②蒙先生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从不登文学院长胡适之门,后来他被解聘。据钱穆先生说:“文通在北大历史系任教有年,而始终未去适之家一次,此亦稀有之事也。”
(摘自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蒙文通讲课时常常刹不住车,尽兴处,便不管下课铃声,照讲不误,一方面因为其学问渊博,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其不拘小节的性格。
B.蒙文通喜欢听川剧,“杀馆子”,所以他的朋友圈子包括三教九流的人,他对他们也都一视同仁,只要人对了就行。
C.蒙文通在被川大解聘时,照常为学生上课,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霸道解释,表现了他的傲慢,说明他做事不按规矩,不顾他人感受。
D.蒙文通做学问不回避矛盾,他和熊十力之间唇枪舌剑的论辩,是他耿介率直的性格使然,同时表现了他坚持学术求真的精神品质。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一把仙风道骨的长髯,一根长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是蒙文通的形象写照,说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有不同常人的形象气质。
B.在北大时,蒙文通被胡适解聘与他孤高的性格不无关系,因为他在北大任教多年,却从未登门拜访胡适,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C.蒙文通与熊十力的学术论争,是因为二人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观点,而在生活中,二人确实互相推崇的。
D.作为一代经学大师,除了为人行事独具风貌,蒙文通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中国古民族史、古地理学、巴蜀地方史等诸多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E. 蒙文通为人做事我行我素,无论做学问还是结交朋友,他都坚持心术要正,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学术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
【小题3】请结合原文材料,简要概括学者蒙文通的“豪迈洒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村庄。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
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有删改)

材料二: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从普通“农家乐”到相对高端的“民宿”的变化。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 26.2。2016 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 24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4.4;营业总收入达 4800 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2.2。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 40 亿人次, 实现总收入 2.3 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 3856 亿元,同比增长 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328 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70 个。

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 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有删改)

材料三: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 25 个省(区、市)2.26 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 万贫困户、747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 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 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 264 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 18.3。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创业网《发展乡村旅游 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材料四: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 年)》指出,2017 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 100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 重点培养 1000 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光明网·旅游频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自 20 世纪 50 年代萌芽后发展迅速,几十年来,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 32.0%和 26.2%。
B.材料一开头的描写细腻、生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乡村世界,使读者对力乍村有了一个好的印象,对乡村旅游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乡村旅游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据有关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 年,贫困村脱贫人数达 264 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 18.3%。
D.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 2017 年)》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大型游客娱乐设施等建设和运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以及规划建设中的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等是洛南村上榜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的原因。
B.2016 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 24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4.4%,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 40 亿人次,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可能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
C.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如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乡村旅游开拓了新思路,发掘了新价值。
D.材料一以客家小村为例展现了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材料二梳理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指出其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四着重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乡村旅游产业如何才能更好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最少需要三年时间,多则七八年。有数据显示,我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但是,不知道知网为何物,论文“查重率”过高的翟天临不仅顺利毕业,还风光地成为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的背后,其实已经涉及到硕博培养模式、导师指导方式以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

熊丙奇说:“在强调硕士和博士的规模的情况下,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可能就比较多。再加上现在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也让很多的教授去关注论文课题经费,他们没有时间去陪学生一起做科研,然后导致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接受多少学术训练,急功近利地去追求这种任务的发表,这也就相应地出现了这种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现象。”

近年来,除了明星被曝论文抄袭,企业高管、官员也都在跨界成为名校的“博士”。熊丙奇表示,名人凭借权力、地位、财富而非学术能力获得学术光环的背后,无非是“利益交换”四个字。

他表示:“学校可能是给他一个博士的头衔,然后相应的获得一些资源。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出现老师在具体的培养管理过程中放水的问题。老师一方面可能比较疏于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没想到过要去严格要求,由此就导致了这些网友很容易找出的问题。”

(摘编自《翟天临博士论文曾通过“双盲审”,多个审查环节为何全部失守?》,新华网2019年2月6日,有删改)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翟天临事件发生的同时,某高校教师涉嫌篡改研究生复试成绩的消息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月11日,微博网友“平凡的世界overlooker”爆料称,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师,在此学院2018年研究生复试结束后,篡改了8位考生的考试成绩,并质疑“这些被提分的考生与他们之间是否有金钱利益关系”。

齐爱民(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对记者称,这两起事件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领域问题严重,可以说某些高校管理层存在领导权力大过法的问题,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制底线的挑战。只有构建一个完备的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谌中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人才选拔与培养必须坚持“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应贯穿始终,并严格确保“三公”原则落到实处,相关规定获得不折不扣的执行,并通过加强监督等举措,最大程度上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摘编自《惩治学术不端须改革评价机制》,2019年2月18日《法制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国际上学术不端丑闻连年不断。最近的重磅丑闻则是2018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宣布曾在该机构任职的皮耶罗·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涉嫌造假而要撤稿。由于安韦萨曾被认为开创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领域,这一消息震惊了全球学术界。

再往前追溯,还有连累导师自杀的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事件、韩国曾获“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黄禹锡的造假事件、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舍恩制造的“物理学界50年来最大的造假事件”。国内也有受到广泛关注的韩春雨事件等。

某些科研领域的学术不端很可能危及生命。在“撤稿观察”的榜单上以96篇撤稿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是德国麻醉研究者约阿希姆·博尔特,他的一大“发现”是含有某种胶质物的羟乙基淀粉可用于静脉注射。在相关论文没有被发现造假前,一些医学机构曾将此写入注射指南。但实际上人体肾功能可能因此受损,严重时可致死亡。

从更深层次看,学术不端损害社会诚信和人们的信任,以各种手段“轻松”获得学业成绩或学术荣誉的造假者会成为坏榜样。美国也有类似案例。2010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的运动员马文·奥斯汀发了一条推特,引发人们对其学业成绩的怀疑。媒体顺藤摸瓜发现,从1999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的许多运动员就没有正常上课,却获得了不应有的学业成绩。舆论哗然,有关机构对这项丑闻的调查一直持续到2017年,大学进行了多项整改。

(摘编自《学术不端是怎样的一种全球麻烦》,新华社2019年2月6日特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硕博制度及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很多教授并没有时间陪学生一起做科研,导致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接受多少学术训练。
B.大多数官员和名人的“博士”头衔并非“货真价实”,而是“利益交换”的产物,学校在此过程中获益颇多。
C.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并不是偶然,学术不端行为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严重破坏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影响恶劣。
D.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之所以篡改8位考生研究生考试成绩,是因为这些被提分的考生与他们之间存在金钱利益关系,属于学术腐败行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和华南理工大学篡改分数事件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某些高校管理层领导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教育机制不完备的问题。
B.齐爱民和谌中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落脚点有所不同。齐爱民侧重于教育机制的内部调整和优化,而谌中乐侧重于端正思想,加强监管。
C.阿希姆·博尔特在医学领域的“假成果”一旦被应用在临床上,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D.三则材料主题相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探讨翟天临事件发生的原因,材料二侧重寻求解决学术造假的办法,材料三侧重强调学术造假在全球内的普遍存在。
【小题3】“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