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分裂者宫崎骏
刘珏欣
72岁的宫崎骏这次没有罩在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里。他穿着白西服,白须白发,只有眉毛还是黑的。9月6日,站在为他退休发布会赶来的六百多名记者前,宫崎骏批评自己:之前说过好几次退休,搞得大家都不相信了。但是这次……”他表情严肃起来,“是认真的。”说完却噗嗤笑出,笑完又不好意思似的,抬手挠了挠头顶的白发。
早在1987年,还是筹备《龙猫》的时候,他便说过自己:一边嚷着要洗手不干,一边转头又与人谈论新的影片策划。“我自身的分裂也愈加深重。……一边说讨厌专职意识,一边在公司中却仅仅以才能评价别人;我明知要以如今的状况创作优秀的、人性的作品,就必须忍受这非人性的现实,因而又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
分裂感在宫崎骏的身上几乎无处不在。他是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同时也是著名的武器爱好者。童年经历让他曾极度厌恶日本,批评起日本毫不留情,但出国时,他又会视日本的荣辱为己任,一再提醒同行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最后,宫崎骏总能把各种分裂处捏合在一起。当被问到他身上的矛盾之处,他回答:“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矛盾的人估计也是无趣的人。”现在,尽管看起来,他似乎已经变成他本人曾期望的“有着温厚的白发和胡须的老人”。其实,岁月并没有把他变得心平气和。他说,即使他很努力地想让自己变沉稳,却怎么也办不到。
“我的内心似乎住着一个我所不知道的‘宫崎骏’。”他在67岁时写道:“我是个在诸如凶残的部分或是愤怒、憎恶之类的情绪部分,都比别人强上一倍的人。明明是个偶尔会陷入失控的危险境地的人,却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压抑住这部分,因而甚至被认为是个‘好人’。这和我的真面目是不一样的。”
在共事近五十年的老朋友高畑勋眼里,宫崎骏“他有孩子气的一面,天真无邪又任性率真,所以会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脸上。可是,却又因为有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律己、禁欲意志及羞耻心,所以经常想要加以隐藏,使得表现出的行为显得曲折不可测。”
给无数人带来美妙童年的宫崎骏自己并没有一个美妙童年,他甚至也没有一个悲惨童年。他的童年以“好孩子”的姿态平淡度过。“在朋友之中,我应该算是颇为开朗的人。但在内心深处,却存在着一个充满极度惶恐与恐惧的自己。”他记得自己18岁之前,总是躲在房间里乱吼乱叫,看那些描述恨意和不快事物的连环画,一心一意想要忘掉一切。他真的忘掉了。他能记得初次见到蝉的眼睛有多漂亮,也记得螯虾那呈现剪刀形状的大螯有多感人,但是关于自己与他人那时互动的模样,却全部从记忆里消失了。“所以我后来会制作儿童动画,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宫崎骏后总结:“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
在准备高考的黑暗季节里,宫崎骏看到了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白蛇传》。看完电影后,他几乎失魂落魄地晃荡在飘雪的回家路上,蜷缩在桌炉边哭了一整晚,这里面夹杂着考生的抑郁、青春期的惶恐和少年的怀春。正在模仿愤世嫉俗连环画的宫崎骏感觉醍醐灌顶:其实他不想画那些,他渴望自己能够肯定这个世界。
“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这句母亲的口头禅曾经无数次引发宫崎骏的激辩,但抗议的同时,他又确实因为战败后的丑恶现实感到无地自容。许多年后,宫崎骏与他尊敬的作家堀田善卫和司马辽太郎对谈,听到他们也说出“人类真是无可救药”,心情竟轻松了许多。“如果把它说成一种透彻的虚无主义,或者会招致误解。这是归结于现实主义的说法,并没有否定人类的意思。”宫崎骏说。按照高畑勋的想象,老去的宫崎骏应该一边感叹“人类真是无可救药”,一边泰然自若、寄希望于未来……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9期)
[注]宫崎骏——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其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他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更在全球动画届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迪士尼称他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宫崎骏执导过12部长篇动画电影,主要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宫崎骏因为内心深处充满对现实的极度惶惑和恐惧,所以他就在动漫电影里采用温暖的风格,用电影艺术的独特特形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信心。
A.72岁的白须白发的宫崎骏穿着白西服,而不是那件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这一细节显示出主人公退休的决心和诚意,看来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
B.为了创作出精品,宫崎骏要求自己“必须忍受非人性的现实”,“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因此,每当身心俱疲时产生退休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C.退休发布会上,宫崎骏严肃批评了自己先前的退休声明,接着郑重其辞地宣称“这次是认真的”,从而证明过去的所谓退休都是不负责任的炒作。
D.母亲说“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时,曾引起宫崎骏无数次的激辩和抗议,但后来听到两位作家也持这样的观点时,宫崎骏已能比较愉快地接受了。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小题3】“分裂者宫崎骏”的“分裂”主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6分)
【小题4】宫崎骏是“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的动画大师,但本文并未叙写他的成就、地位和影响等内容。你认为本传记的选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3 08:3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乔布斯
乔布斯走了。
关于乔布斯的一切,迅即成为全球社交网络有史以来的最热话题。人们不厌其烦、翻箱倒柜,翻出任何关于他的文字、声音、影像资料,重温他传奇、自由、创造的一生,咀嚼他那激荡人心的睿智言语,心中充满温暖、感激和惋惜。
这份感激和惋惜并非苹果产品用户独有,也包括每一个明了其不可替代价值的人,甚至是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这不仅因为他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欢愉的体验,更因为他拥有的那种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稀缺的财富——创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灵。
奥巴马说,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勇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他确实改变了世界。数十年来,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走在时代和科技的最前沿,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未来。
假如没有乔布斯,生活会是怎样?这的确难以让人想象。现在,即便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生活中,乔布斯依然无处不在。书桌上,耳朵里,手掌中,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进步和便捷,都有他的身影,甚至连那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也是他的首创。短短50余年的人生,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即便是2004年接受胰腺癌手术之后,乔布斯也依然带领着苹果公司,为人类奉献了iPad和iPhone,在个人移动终端领域掀起了颠覆性的变革。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确让人赞叹,而他面对疾病和命运时的那种坚韧和不屈,更让我们感动不已。
如今,乔布斯带着惊天创意渐行渐远,我们希望,下一个乔布斯会在中国出现,下一个苹果会砸中中国的创业者。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们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其实也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性条件。不过,国内当前创新和创业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近年来,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塞满了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大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成了不少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多少人、多少企业,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甚至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而在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科技领域,“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拷贝和山寨的水平一流,却少见耐住性子的研发和创造。大多数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本不敢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热衷于直接拷贝国外的成熟技术,然后进行“汉化”和本土化等“微创新”,这不仅不能改写一个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在根本上扼杀了自己成长为下一个苹果的可能。
除此之外,没有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当前的商业价值观,也缺乏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理解,此等现实,的确让人感到无奈。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怀念乔布斯,怀念他身上恣意奔流的创新和创造。
万物有时,但伟大的创新精神会永远留存。乔布斯走了,但我相信,透过圆圆的无框眼镜,乔布斯那深邃的目光,依然在温暖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打量着陷入创新困局的人们。我们如何才能穿透功利和浮躁的迷雾,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转身去追求创新,追求那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从亦步亦趋的跟随者队伍中,冲到世界的最前面?乔布斯的一生,其实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E.当前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很多人、很多企业都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A.奥巴马认为,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他改变了世界,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了未来。
B.乔布斯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愉,如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就是他的首创。
C.所有的苹果产品用户以及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都对乔布斯心怀感激和惋惜。
D.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条件。
【小题2】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联系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3】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乔布斯?请结合文本概括出乔布斯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怀念。(6分)
【小题4】要想下一个乔布斯出现在中国,下一个“苹果”砸中中国,中国的创业者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章诒和
①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②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导演吴祖光曾说:“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喝酒也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
③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他外出喜欢穿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④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⑤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1943年的8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⑥面对种种非难,他决定息影务农。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弃艺务农。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里,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服务。”
⑦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
选自《中华读书报·伶人往事》)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砚秋身上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从他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也可略见一斑。
B.程砚秋常常长袍一袭,手提公文包去看电影,从一个侧面表明他个性鲜明,与人不同。
C.在《春闺梦》梦境的动作里和且歌且舞中,程砚秋显示出极佳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
D.分赠好友的鸽子飞回家象征着程砚秋的艺术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蜂,重新焕发出青春。
【小题2】“一曲清歌”既写出了程砚秋动人的歌声,也写出了他如歌的人生。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逐步来展现这位表演艺术家的风采的。(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等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注)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
(摘编自新华网《通过共享经济,看消费生态新变化》)
材料三:
“共享经济"金句N01:
“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共享经济”讲诉人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我们并没有完全离开地产行业,共享的还是地产行业的一些物料。共享了各种办公资源,这远远不只是一个空间的问题。从优客工场成立到现在,我们影响了1 90家企业,将近2000人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金句N02: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共享经济”讲诉人王胜江(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在“双十一”的时候,我把自己卖了,我作为投资人放在了我的微信号上卖99块钱见我一次。我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只是为了新鲜,觉得我还能分享,那太好了,我长成这个样子也可以分享。但是我体验完以后发现有问题,万一有一个美女见我一天,我不见还不行,否则我违反了规则,因为没有设定产品的内容……“共享经济”共享的是什么,共享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让他变得更有价值。由此我们要反思,要把产品做好。
(摘编自央视财经《三句话让你读懂“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材料四: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供需双方的交易模式、交易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智能信息终端,市场交易场所虚拟化为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得以实现信息化、碎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4-台使得这些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存在必然性。
诚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缺陷。共享经济虽然通过第三方平台提高了交易的质量,重拾人们的信任度,但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以及对用户的信任措施有待加强。供需双方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规则。第二,共享经济模式中,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对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受到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第三,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针对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没有与之完全相适应的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摘编自金碚和郝丹《“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材料一中关于“共享经济”的第一种说法,既然是共享“经济",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其中一方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而共享者应该是陌生人。
B.按照材料一中关于“共享经济"的另一种说法,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大家都在付出与受益,这种共享方式完全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
C.共享出行在等待时间短和夜间便利性方面大大优于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而在通勤速度方面,共享单车则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D.材料三中的两句金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共享经济的便利性和共享性,而两位企业家的谈话也显示出共享经济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通勤速度”“节省金钱”“通达性”等五项指标的比较来看,共享出行前景广阔,而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方式将逐渐走向衰落。
B.互联网平台将信息化、碎片化的社会闲置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因此,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存在必然性。
C.第三方平台保障供需双方的交易,因此,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和对用户的信任措施必须加强,供需双方与其的依赖关系需要明确的规则。
D.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够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共享经济将逐步走向完善。
【小题3】你认为毛大庆和王胜江谈话的重点各是什么?请针对王胜江在“微信号上卖99块钱见我一次”产品的缺陷提两条建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小题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雷抒雁:一个时代的激情诗人
张毅静
2013年2月14日凌晨1时31分,一个毕生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诗人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为之讴歌了一生的世界。他,就是著名诗人雷抒雁。
他的诗都与时代重大事件有关。
一切可能都来自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雷抒雁读初二就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启蒙老师告诉同学们说:“文人是干吗的?就应该像我们大儒张载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思想深入其心,使得雷抒雁一生以诗文为喉舌,在每一个时代重大事件面前,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我们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政治刚刚开始解冻。为在“反右”和“文革”中蒙冤者进行的平反也没有开始。年仅三十岁出头的雷抒雁在无意间看到辽宁张志新烈士的事迹后,他被烈士的死难真相所震撼,感慨不已。他在文章中写道:“那时候,我有大梦初醒的感觉……那是一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地解剖自己,解剖灵魂,解剖社会的年代。”雷抒雁以正直人的良知、以勇敢者的锐气、以诗人的敏感与才华,一蹴而就《小草在歌唱》这首悼念张志新的诗。诗中具有这样掷地有声地写道:“我敢说,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会失去分量!”此诗经《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刊载,在当时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被形容为“重磅炸弹”,震撼着沉闷已久的诗坛,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984年雷抒雁创作了长诗《父母之河》,在这首诗中,诗人的艺术神思伸向精神上的文化寻根,把黄河的文化底蕴与改革开放时代的博大精深诉求结合起来,这首诗是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更博大的拓展。
2008年,雷抒雁创作了反映抗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的长诗《冰雪之劫:战歌与颂歌》、《悲回风:哀悼日》等,对中国人遭受的苦难做出了积极的、激情昂扬的诗歌回应。
雷抒雁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诗与时代的关系是复杂的。从我的创作来看,我的诗都与时代重大事件有关。其中写得更多的则是个人心灵在时代际遇中的感发和情感。”
过去的30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的每个普通的公民来说,都是最重要和最了不起的年代。
生活和工作中的雷抒雁,性子急、率真、直爽,富于激情。
老同事毕星星曾写道:“雷抒雁的名字好,很抒情,像个诗人。他常奚落我,叫个星星干什么!有一次,我意外地发现了他的一枚图章,木制的,四个字‘雷书彦章’,于是知道了,他原来的名字叫雷书彦,有点古旧的书香气,也有点迂腐陈旧的意味。雷抒雁是后来就着音改的,改得好。雷抒雁从大学入伍,一股子书生气。闲下来打扑克,雷抒雁是最难伺候的一位。一旦牌好了,他目中无人,豪气干云,赢得得意洋洋犹有余威。一旦一把烂牌,立刻没了神气,凝思沮丧强撑着,一副等待世界末日的架势……”
自小生长在关中,雷抒雁一生对秦腔、眉户特别钟爱。家乡陕西的剧团每次去北京演出,他都要去现场提建议。对剧本、唱腔设计和演员的表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从来都是直率敢言,有啥说啥。
2009年3月,雷抒雁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他的母校西北大学召开。会上,初听有人称他是“人民诗人”,雷抒雁的眉头锁了起来;随后,又有几位作家评论家称他是“人民诗人”,雷抒雁坐不住了,干脆打断发言者的话:“刚才大家用了天才的、伟大的、杰出等词来形容我,以后,请你们在我听不见的时候说,我不欣赏那些词。”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有人说我是‘人民诗人’,我觉得自己担当不起,但我希望自己能为人民多写点东西。”
诗人王久辛记得,在一次古体诗词研讨会上,轮到雷抒雁发言时,他将准备好的发言稿放到一边,正色地说:“今天参加会议的全是诗人,本来没有什么尊卑贵贱,在诗的面前一律平等,以诗论高下。可是你们弄这么个主席台,按官职排位,这还是研讨诗吗?”
对于近年来中国诗歌创作的现象,雷抒雁也是直抒胸臆,他认为现在一些诗人没有生活积累,无病呻吟;叙事性的诗多,几乎是顺口溜;诗句很花哨,只有好的句子,没有好的内容……
(摘编自2013年2月18日《海南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少年时代的教育对雷抒雁具有深远影响,他初中时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启蒙老师的教导使雷抒雁一生的创作都关注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特征。
B.由于张志新烈士事迹感人,加上《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刊载,所以,《小草在歌唱》发表后,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被形容为“重磅炸弹”。
C.雷抒雁原名叫“雷书彦”,既有古旧的书香气,也有点迂腐陈旧的意味,以至于雷抒雁从大学入伍时,还有一股子书生气。
D.在母校召开的雷抒雁诗歌创作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赞誉,雷抒雁感到很不安,他不愿意别人称他为“人民诗人”,这表现了他谦虚的品质。
E.文章通过叙写雷抒雁诗歌创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刻画出一个思想激进、性情豪爽、富有激情的诗人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题2】雷抒雁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诗作《小草在歌唱》?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为一个时代的激情诗人,雷抒雁的“激情”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4】雷抒雁的“率真”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