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北京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彻底改变了城市性质。北京中轴线随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原来的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后者成为新的中心。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杆以及天安门城楼,承载着中国人民百余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获得民族独立的光辉业绩,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使其不再服务于皇权统治,而具有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新的中轴线已经延伸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长约32千米。在这32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设计时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远见。例如,早在上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北部用地,就为后来的奥运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虽然中轴线延长的设想早已明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具体空间形态却处于模糊状态。随着中轴线的延伸,两侧的规划设计呈现出怎样的城市形象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正迅速增加,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扩展道路和停车空间就显得非常必要。中轴线上,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规划道路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涉及旧城保护与发展的总规划、总策略。
建设中轴线将是整合北京城市文化职能、提高城市文化总体水平的核心战略。将中国多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北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这应该是中轴线承载的历史重担。
中轴线北部是北京国际化职能的发展区。以奥林匹克国际城为核心,形成国际性产业发展中心,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结合西部的中关村科技园国际研发区和东部的酒仙桥先进制造业区,同时与顺义制造业、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轴和昌平文化教育产业轴相呼应,形成北京北部的综合产业圈。
中轴线中部是以皇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传统商业发展的中心区。从古城保护的角度出发,应以长安街为东西轴线,在旧城东西两端发展两个副中心,分别承担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的职能,将国家级管理功能向城市外围疏解,将旧城中心区塑造为凝聚中国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精品,保持传统风貌。
北京南部连接广阔的华北平原,遥通连绵的海岸,北京的发展将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南扩战略是北京的必然选择。中轴线的南拓发展,特别是南苑新城的建设将整合城市南部的空间秩序。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兴产业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南苑新城则为服务性中心和居住中心,集中国家级的商业贸易等机构。
发展地解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需要更为合理的空间架构。北京历史上曾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有三千多年文明积淀的成果,尽管它见证了封建制度最后的辉煌,黯淡了“伟大的城市”的历史价值,但其魅力和根基绝不能轻易否定。对其历史遗产有效的继承、实质性的尊重,是北京未来再造“伟大的城市”的源动力之一。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将为北京历史文化的延续奠定基础。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时代,规划师们责无旁贷
(取材于《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继:“仆”的意思是“倒下”。
B.起:“崛”读作“jué”,意思是“兴起”。
C.需:“亟”读作“qì”,意思是“多次”。
D.责无旁:“贷”的意思是“推卸”。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不容易。
B.用于建设奥运公园的北部预留地仍然模糊不清。
C.延长的中轴线两侧呈现怎样的城市形象待确定。
D.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与规划道路之间的矛盾突出。
【小题3】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对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安土重迁B.好高骛远C.明修栈道D.任重道远
【小题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与过去相比,新北京中轴线有哪些不同?请分条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7 11: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体育发展中的宗教元素
南非“世界杯”再一次向人们显示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大吸引力。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包括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在内的体育产业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速4000亿美元。深入考察体育的发展,我们能够发现宗教元素在其中深刻而广泛的作用。
关于体育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包括劳动、军事、游戏、教育以及宗教起源说。宗教起源说认为,原始人为求助于自然恩赐,以体育活动方式进行求助祭拜。例如,在古希腊,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为神塑形造体,使神拥有人的形体。无论是婚丧嫁娶仪式,还是敬神祭奠活动,都有竞技表演的内容,人们用健美的躯体和强大的力量取悦神灵。当时,具有全希腊性质的竞技大会共有4个,每一个都与宗教祭祀有联系。其中,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祭祀众神之首宙斯。直到公元394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基督教为国教,奥运会才因被视为异教活动而废止。
此外,在佛教的少林拳、道教的武当拳基础上直接诞生了传统体育项目。日本的相扑比赛中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仪式,如在土裱上撒盐驱邪,祈祷神明保护。日本的剑道练习也有一整套向神致意的礼节。在我国藏族、壮族的传统体育以及许多地方民俗体育的形成中,都可以发现宗教活动与宗教文化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在推动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上,西方基督教会的传教活动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教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和普及体育,把体育作为在亚洲、非洲等地区推行欧洲文明和基督教理论的工具。基督教会通过在运动场上培养健全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近代体育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
当奥运会由地域性的宗教活动转变成世界性的现代体育运动盛会后,奥林匹克精神也转变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然而,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奥林匹克主义哲学基础》中仍然强调“古代奥林匹克主义和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第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宗教”。
进入现代竞技体育后,宗教元素并没有退出,而是从多个层面渗透在体育赛场中。以“世界杯”为例,球星巴乔信仰佛教,维斯特是基督教“五旬节派”的著名牧师,卡卡在内衣里面写着:“我属于耶稣!”对此,国际足联已经决定在“世界杯”赛场上禁止球员展示任何与宗教、政治有关的标识。德国队曾经3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其中在1974年和1990年的两届夺冠中,队里都有神甫。最有意思的是,马拉多纳的崇拜者以他的名字在1988年成立了一个新宗教——“拜马拉多纳教”。
然而,体育赛场中的宗教元素也会引起冲突和争议。例如,在2006年的“世界杯”期间,沙特和突尼斯宣布不参加世界杯最佳球员评选,因为赞助世界杯最佳球员评选的公司是一家啤酒公司。再如,某些恐怖组织利用宗教派别纷争制造体育赛场暴力活动和流血惨案。
体育活动也为各宗教的相互对话、了解提供了机会。在“世界杯”中,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信徒济济一堂,大家以一种文明的方式进行着和平竞争。此外,每逢世界性的体育盛会,赛事举办地的各大宗教组织都会举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宣传体育运动、抵制赛场暴力、呼吁和平。
体育产业繁荣了竞技体育,但也容易导致竞技体育只剩下商业利益。而宗教则有助于人们在体育比赛中应对压力、困难、失败和竞争中的不确定性,为人们提供。理平衡和精神寄托,更有助于为体育活动赋予超越性的、终极性的目标。
【小题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如今,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包括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用品业在内的体育产业成为部分国家的支柱产业。
B.关于体育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宗教起源说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祭祀宙斯而产生的。不久后,被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视为异教而废止。
C.传统体育项目是在佛教的少林拳和道教的武当拳的基础上直接诞生的。
D.西方基督教会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体育教育的国际化。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作为奥林匹克精神并不是一开始就确立的,而是在奥运会成世界性的现代体育运动盛会后才确定的。
B.沙特和突尼斯在2006年“世界杯”上宣布不参加世界杯最佳球员评选,这一事件和宗教因素有关。
C.繁荣的体育产业导致了竞技体育只剩下商业利益,此时人们借助宗教则可以应对体育比赛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更有助于为体育活动赋予超越性的、终极性的目标。
D.体育活动和宗教活动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宗教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也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小题3】宗教元素在体育的发展中具有哪些深刻而广泛的作用,请分条概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早开展的全国大型抽样调查,旨在收集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人口与就业等方面信息,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
根据2015年数据,中国家庭金融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14年达到了31.8%。但微观数据显示,并非家家户户都在存钱,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真正在当年有储蓄的家庭只有60%,40%的家庭当年是入不敷出的。

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黎认为,储蓄主要于高收入阶层这一现状说明,之前的消费刺激政策对于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有限。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以前普遍认为消费不足的原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消费意愿不足。这十年来我国社保制度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好转,但这对促进消费并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
材料二 “我国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并非消费意愿不足,而是收入分布的问题。”甘黎说,收入差距大既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家庭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却通常入不敷出,提高他们的收入将对促进消费起到根本性作用。
甘黎建议对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给予大幅度的转移支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已经很高了,如果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把钱转移到相对贫困的老百姓身上以后,他们把钱花出去,那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材料三 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分布情况,揭示中国财富悬殊现象极为严重。就目前而言,这种储蓄结构分布会带来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影响中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迟滞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众所周知,目前靠投资和外贸两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有限,刺激内需应是中国政府提振经济的“发动机”。而这种分布极为不合理的储蓄现状,使低收入社会群体想消费而没有能力消费,而少数各种消费已近饱和的高收入社会群体却占据大量社会财富,这种财富拥有量与消费需求量严重错位的尴尬现状,无疑成了制约内需扩大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这种储蓄分布结构图表明,中国财富分化现象严重,造成这种分化严重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不仅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且也会形成社会对立矛盾,加剧社会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长久稳定。
此外,这种储蓄分布状况还会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因为它会让高收入阶层成为金融信贷的主要获得者,从而使银行加剧信贷风险,不利于整个金融扶贫事业的推广,甚至涉及整个金融业运行生态。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观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且高收入阶层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占比。
B.从收入排名前5%的家庭的国际对比来看,我国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美国。
C.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消费意愿不足。
D.尽管我国社保制度已有了较大改善和好转,但对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刺激作用不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甘黎认为,收入差距大、收入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才是我国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B.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才能刺激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意愿,从而促进消费。
C.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分布现状,揭示贫富分化现象严重。这必将引发银行的信贷危机。
D.通过转移支付增加收入的措施一旦不完善,低收入者会对现金福利求助更加依赖。
E. 居民转移性支出明细表显示,我国对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比重仍然偏小。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为改变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分布结构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