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5月4日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日,现任北京大学校长、著名化学家林建华先生在校庆大会致辞中将“鸿鹄之志”念成了“鸿浩之志”,引发了网友一片热议。林校长特意发微博致歉,主要内容是:“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很幸运,1977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的讲话,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才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学水平上有很大进步了。”
(1)请简要概括林建华校长道歉信中所述自己念错字的四条主要原因,每一条不得超过6个字。
(2)作为高中生的你,如果给林建华校长的微博进行回复评论,你将怎样写?要求:内容充实,有针对性,条理清楚,语言得体;如果表示支持,不得重复林校长的理由;不超过12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08:4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 缨 花

季羡林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③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的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在这样无可奈何的时候,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在这以前,我知道这些树都是马缨花;但是我却没有十分注意它们。今天,它们用自己的香气告诉了我它们的存在。这对我似乎是一件新事。我不由得就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使我仿佛游泳在香海里。

⑤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我甚至有一些近乎感激的心情了。

⑥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⑦北平终于解放了。1949年的10月1日给全中国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我的生命里划上了一道鸿沟,我仿佛重新获得了生命。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⑧时间也过得真快,到现在,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是我生命史上最重要、最充实、最有意思的十三年。我看了很多新东西、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我当然也看了很多奇花异草。我曾在亚洲大陆最南端科摩林海角看到高凌霄汉的巨树上开着大朵的红花;我曾在缅甸的避暑胜地东枝看到开满了小花园的火红照眼的不知名的花朵;我也曾在塔什干看到长得像小树般的玫瑰花。这些花都是异常美妙动人的。

⑨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⑩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⑾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⒁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1962年10月1日《光明日报》)

【小题1】作者第③段中说“自己有孤寂之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划线句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表明作者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深山中,环境非常寂静幽深。
B.第③段中的“遗世而独立”,化用苏轼的《前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决绝、保留自己独立志向的人生追求。
C.第④段作者用细腻的饱含深情的笔触,把马缨花树的极美描述出来,表达了在那个独特的年代对马缨花的感激之情。
D.第⑧段写作者看到的各种奇异美妙动人的花朵,是为了证明过去十三年是生命史上最重要、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十三年。
E.第⑿段划线句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F.本文体现了季羡林散文风格特点:优美典雅,富有诗意,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题4】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用意是什么?
【小题5】第⒀中说的“光与影的对比”指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6】本文与《合欢树》的写作手法有相似之处,但文章寓意各不相同。请简要阐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空防和海防的需要,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空域。由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各国传统的防空体系已经赶不上以高空、高速为特征的航空技术的发展。为了尽早识别、分析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御敌于国门之外,各国通常在本国领空之外的公共空域划定防空识别区,提升本国的空中预警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与拥有固定范围的领空不同,防空识别区一般划设在领空外,而且其范围要远远大于领空范围。但是,有时防空识别区也会覆盖部分领空,特别是远离本土的岛礁。如此次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就覆盖了钓鱼岛空域。
防空识别区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最早独创的一种新型预警模式。早在二战期间,面对轴心国的威胁,美国就曾提出加强对沿海岸线空域的监测和防御的构想。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加强沿海空域预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冷战期间,为应对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更加有效地协调美军各作战单位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于1950年正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空防预警体系,“防空识别区”由此诞生。
由于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单方面的行为,因此,各国对于防空识别区的法律效力有着不同的认识。目前,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主要国际法依据是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国际法中的“只用于和平目的”的原则和《公约》中赋予的沿海国的权利,各国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对国际法的一些模糊规定进行解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划设防空识别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惯例,处于国际法的“灰色地带”。
与象征国家主权的领空不同,防空识别区包括领空和公共空域两部分。在公共空域的防空识别区并不是一国的领空,因此任何国家都不能在该范围实施完全排他性的主权行为。但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可以要求任何国籍的航空器在进出该区域前,报告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否则可依情况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防空识别区的处置原则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默认和遵守,但各国选择的处置方式各有不同。2006年9月,俄罗斯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美国军方紧急派遣多架F-15战斗机近距离跟踪伴飞,整个伴飞过程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最终以图-95返航而结束。一般情况下,各国都采取比较克制的行动来应对防空识别区内的突发情况,但也有特例。1987年12月9日,苏联的图-16轰炸机一度突破日本的防空识别区,闯入冲绳领空。日本海上自卫队战斗机不得不实施警告射击,迫使图-16返航。
(选自2014年1月《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对于防空识别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出于空防和海防的需要,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空域,是为了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
B.防空识别区诞生于1950年,在冷战时期,是美国迫于苏联的安全威胁而正式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空防预警体系。
C.防空识别区是各国在本国领空之外的公共空域划定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空中预警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D.防空识别区是在航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防空体系落后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建立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防空识别区与象征国家主权的领空不同,在领空内可以行使完全排他性的主权行为,而在公共空域内的防空识别区则不能。
B.美国最早提出加强对沿海岸线空域的监测和防御的构想,是源于二战期间轴心国的威胁和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
C.对于防空识别区的法律效力,各国的理解不尽相同,原因在于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自身利益的单方面行为。
D.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要求任何国籍的航空器在进出该区域前,报告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虽然有法可依,但不够明确,各国多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对国际法的规定进行解读。
B.美国之所以用十多年的时间,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空防预警体系,是因为美国拥有发达的军事技术。
C.一国防空识别区在他国航空器擅自飞入时,可依情况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
D.日本战机对突破其防空识别区的苏联图-16轰炸机实施警告射击,没有按照大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去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钢的琴

申平

扶贫工作组进驻红土沟的第二天,作为组长的我,就发现村里在精准扶贫方面存在重大纰漏。村里一户最困难的人家,竟然长期没被列为扶贫对象。

这户人家的男人叫吴更里,是个长相敦厚的中年人。我们到他家走访,发现他不像其他贫困户那样要么哭穷装可怜,要么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他不卑不亢,神情淡定,热情实在。当我们得知他有老母,有病妻,还有一双上学的儿女都要他靠种地打短工养活,而村里却从来没有救助过他时,我立即对他充满同情,拍胸脯表示一定要帮助他解决困难。

但是他却连连摆手说:“算了算了,我们有吃有穿,有手有脚,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这使我对他更加同情,甚至有点喜欢,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解决问题。

第二天,我就主持召开了村委会和扶贫工作组联席会议。在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后,我话锋一转,把吴更里的问题当做炸弹抛了出来。在我的想象里,村干部们肯定会被炸晕的。但他们听完,竟然不约而同嘿嘿地笑了起来。村支书徐友谊说:“哎哟,看来老问题又摆上台面了。”

徐友谊等人的态度令我十分不满,我厉声说:“怎么,难道因为是老问题就不解决了吗?请问老问题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不作为造成的?”

见我生气,徐友谊赶紧说:“李组长,我们不是那个意思。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不知道,吴更里家里,可是有一架价值几十万的钢琴啊!”

“什么?钢琴!”他的话倒把我搞懵了。

“是啊,他家的确困难,村里其实每次都想往上报他。可是一报吧,群众就拼死反对,到处告状。说家里有那么贵重的钢琴,还算什么贫困户!”

哦,原来如此。可我们去的时候,怎么没有注意他家有钢琴呢?

散会以后,我带人再次到吴更里家调查。咦!眼前这几间村里最寒酸的土瓦屋,还有屋里灰头土脸的几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能和高雅的钢琴联系起来。

看见我们又来,吴更里好像早有预料似的,只是冲我们笑一笑。

我就问他:“吴更里,听说你家有一台很贵的钢琴是吗?”

吴更里点了一下头,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呀,是有啊!”

当吴更里带我们来到一间平日里一直上着锁的房间时,尽管我们有精神准备,还是被屋里那架精美的钢琴震撼了。这间房里什么杂物都没放,就在屋中央摆了那架钢琴。它一尘不染,气势非凡地雄踞在那里,霎时使这间土屋熠熠生辉。我们小心翼翼走过去,轻轻抚摸,通过视觉和触觉进一步感受它的高贵。我对照上面的字母,用手机迅速上网查了一下,立刻明白这是一台立式施坦威牌钢琴,是钢琴中的精品,价值真的有几十万。

我们都把疑问的目光定格在吴更里的脸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吴更里走过去,手拿一块抹布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话语也同样轻轻地说:“这钢琴是我爸爸当年买的,是给我买的。那时候他在城里当包工头,赚了钱,就去买了一台最贵的钢琴运回来,他说他要把我培养成郎朗一样的人。可是,唉……”他停住不说了,似乎陷入回忆之中。

“那后来怎么样呢?”

“后来我爸打算专门请一个钢琴老师,先到乡下来教我。等条件成熟了,就把全家搬进城去,让我受最好的教育。可是那年,他承包的工程拿不到钱,还死了人,他赔光了一切,欠了一屁股的债,最后……他跳了楼。那年我才8岁。”

屋里的空气立刻有点压抑,我感觉那架钢琴也似乎变得沉重起来。

“那你一直留着钢琴,是为了纪念你父亲,对吗?”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忍不住说出了最后结果。

谁知吴更里看了我一眼,说:“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钢琴,我是留给我儿子的,可是他偏偏对这个不感兴趣。我就想,将来我还会有孙子呀,孙子也会有儿子呀。我就不信,我家里就出不了一个钢琴家。”

吴更里语气坚定,目光灼灼。

“出钢琴家,那当然好。可你得面对现实呀。假如你先把钢琴卖了,你家现在的一切都会改变……”

“不,我不想那样过日子。李组长你说,人活着,除了钱,总得还要为点啥吧!”

吴更里口气坚决,咬钢嚼铁。我不由再次打量眼前的这个农民,感觉他的质地真的比钢铁还硬。

这天夜里,我竟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去参加一个钢琴演奏音乐会。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有一个人坐在一架巨大的钢琴前,身体摇摆,十指飞舞,天籁般的乐曲汪洋恣意,跳跃流淌……大厅里掌声雷动。当那人站起身来谢幕时,我不由狂喊:吴更里!吴更里……

(选自2018年4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钢的琴”为题,凸显主题。“钢的琴”不仅是指“钢琴”,更象征了吴更里一家坚强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
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吴更里与其他贫困户,灰头土脸的吴家人与一尘不染的钢琴,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上了锁的房间”“什么杂物都没放”“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等描写,不但表明吴更里对钢琴的爱护,还体现出他对梦想的坚持。
D.吴更里一家之所以如此坚定地要培养一个钢琴家,是因为他们深切地明白,只有家中有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才能摆脱贫困生活。
【小题2】小说中“我”与钢琴本无瓜葛,却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交汇。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我”的梦境结束,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大部分青年租客较关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不少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长租公寓市场规模预期(亿元)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一代人更显孤独。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不仅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他们可以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选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

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后”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后”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后”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选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90后爱租什么房》)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B.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距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无论是“红糖里”还是“V领地青年社区”,都非常注意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D.即使“蜗居一隅”,“90后”比“80后”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后”同类群体。
【小题3】你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密林深处
陈德鸿
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
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胡二等六十多个弟兄。六爷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但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捎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害老百姓,但也绝不会投了小日本。
六爷回窝棚里抽了袋烟,刚想躺下,远处突然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竟然朝着六爷的住处飘来。
六爷心里“咯噔”一下,刚冲出门,影影绰绰地便见七八个人向这里跑来。
谁?六爷大声问。是我,六爷,我是胡二。话音未落,一群人已经奔到了近前。
六爷看着气喘吁吁、满脸汗水的胡二,忙问,出事了?小鬼子……小鬼子偷袭了砬嘴岭,大当家的他们都没了。胡二喘了一会儿,流着泪说,统共就跑出我们几个。胡二擦了把脸说,按眼下这情况,我们只有投抗联了。这个?六爷刚想说什么,随着一阵枪响,有子弹落在了附近。几个人立刻散开,开始还击。
胡二把六爷拽到一棵大树后面,颤声说,六爷,我知道你和杨司令有联系,快带我们走吧,鬼子跟屁股就上来了呀!
六爷来不及细想,使劲拍了拍胡二的肩膀说,马上跟我走。六爷带着八个人在山里七拐八拐,快天黑时,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进到了一处抗联的密营——一处窝棚。
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六爷说,这个密营是安置伤员用的,战士们不在这里。哦。胡二点点头,跑了一天,我们的肚子早瘪了,有没有啥吃的?六爷笼着火,不长时间,便把二十多个土豆烧熟了,又找出两个大碗,倒上了酒。看六爷熟练地操持这一切,几个人都睁大了眼睛,一个人忍不住问,这里面生火,外面不会看到烟?
看到还行?六爷愣了一下,你这口音可挺怪的,不是这边人吧?胡二忙接过话来,对,对,他不是咱们这边的人,是山东的。
是山东哪儿的?六爷问。是山东,山东沧州人。胡二说。
对,是山东沧州,那儿练武的人多。那个人忙接过话来。好,好。六爷笑了,不管哪儿人,打鬼子的就是好人。
没想到,吃饭时,不论六爷如何劝,这几个人就是不喝酒。
六爷说,咱晚上就睡这木炕上,连个盖的都没有,冻出病明天还咋赶路?胡二问,六爷,咱啥时能找到杨司令啊?快了,再翻几座山就到了。六爷说,要是你们中有一个病了啥的,耽误了时间,杨司令他们兴许就转移到别处了。那个沧州人朝胡二点点头,胡二说,既然六爷这么说,那咱们就喝点儿,好好睡一觉。
快半夜时,六爷迷迷糊糊刚睡着,突然被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惊醒了,他的心猛地哆嗦了一下,再想细听,那个山东沧州人却使劲地咳嗽了几声,爬起来,在墙角哗哗地撒起尿来。
六爷再也没有了睡意。
天刚亮,六爷便带着几个人上路了。正是初冬时节,光秃秃的树林了无生机,快中午时,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
胡二看了看阴沉的天空,有些急了,问六爷,还有多远啊?快了。六爷指着山下一片望不到边的荒草甸子说,咱们穿过这个大甸子,再翻两座山就到了。
胡二向山下看了看,脸白了,我知道那甸子,那是片沼泽地,往里陷人,好像没人走过啊!
没人走过?六爷撇撇嘴,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里面有条密道。胡二看了那个沧州人一眼,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六爷说,不走甸子也行。眼见着这雪越下越大,等咱们赶到了杨司令的驻地,怕是他又走了,可就不好找了。这……这。胡二的脑门上冒出汗来,他焦急地看着那个沧州人,沧州人瞪了他一下,指了指山下。胡二忙点点头,对六爷说,那就走大甸子吧,我们也想早点见到杨司令。六爷长舒了一口气,带着八个人,向山下千百年来从没人走过的大甸子走去……日本关东军史载:昭和十二年11月,关东军小野暗杀队执行任务时,在大黑山一带失踪。当地县志载:抗联交通员郑大力同志于1937年初冬失踪;郑大力,男,河北沧州人……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激烈的枪声开篇,“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运用比喻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特定的背景。
B.“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其中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他们想投奔抗联却扑了个空的失望。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这一细节暴露了那个山东沧州敌人的身份。
D.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写敌人设计,六爷将计就计,双方斗智斗勇,不但情节引人入胜、惊心动魄,而且彰显了主题。
【小题2】请结合胡二等人从“投抗联”到被带入大草甸的经过,简要分析六爷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小说以日本关东军史和当地县志的记载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