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请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利用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来控制鼠害,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6:0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
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
(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同类题2
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为了隐蔽行踪,不被敌方发现,穿戴衣物的颜色最好是
色。在热带的灌林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
。
同类题3
3.15曝光了一些养鸡场违规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激素来养殖肉鸡,违规喂食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品使得肉鸡能够快速生长,这种“速生鸡”未经检疫就进入了餐饮系统,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1)人摄入“速生鸡”鸡肉后,鸡肉中的蛋白质主要在消化道中的______处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与残留的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一道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2)“速生鸡”事件曝光后,造成大量的白羽鸡大量滞销,小科看到鸡肉就想到“速生鸡”。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反射。
(3)某校科技小组想探究“速生鸡”的危害,他们将20只体型相近的小白鼠分成A、B两组。A组每天喂混有利巴韦林的食物,B组每天喂等量的不含利巴韦林的食物。一个月后,让小白鼠感冒,并A、B两组注射等量的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是B组小白鼠很快痊愈,而A组的恢复很慢。这说明A组小白鼠对利巴韦林产生了________性。(选填“适应”、“免疫”或“自然选择”)
同类题4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是( )
A.人到高原会出现高原反应,甚至呕吐
B.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C.仙人掌的叶变成针刺状
D.经常遭受暴风袭击的岛屿上的昆虫大部分是无翅的
同类题5
植物的叶态各异,有的甚至退化。例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这是仙人掌适应_____环境的结果。
相关知识点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态系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