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有一种进取的状态叫做“疯”
忆君
谢娜出生在一个文艺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文艺骨干。六岁那年,谢娜跟随父母演出,她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媒婆居然引得全场爆笑,让人们第一次见识了她的舞台魅力。1994年,谢娜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次得奖让谢娜大受鼓舞,她壮着胆子,一个人离开家人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但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初赛就被淘汰了,宣布结果那一刻,她当场大哭起来……
出师不利后,谢娜从中江来到成都表姐那里散心。一次和表姐的同学吃饭时,表姐劝说谢娜去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童年时期的表演欲望再次被激发了,谢娜想试一试。于是,表姐通过熟人找到了院长,让谢娜先到学校做一年的旁听生,第二年再考,院长答应了,留下了她。
谢娜的普通话里带着四川话,四川话中又带着中江话,只要她一说话,同学们就会笑她。但谢娜这丫头一点不害臊。每天拿着一本书在教室的走廊上练口齿,坐在那儿大声念着顺口溜:“八百标兵奔北坡……”“O”“P”不分的发言,引来同学们不耐烦地喝斥:“你别在这儿发疯丢人啦。”她心里难过得不行,却依旧不挪身子,在那儿摇头晃脑:“八百标兵奔北坡……”旁听了一年之后,谢娜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了本校表演系,令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
三年后,当谢娜第二次站在全国推新人大赛上时,和第一次的茫然失措相比,此时的谢娜成熟得像是换了一个人。她在比赛设定的短剧中饰演一名充满爱心的盲女,逼真的表演感动了每位评委,获得了那一年的推新人大赛影视表演十佳金奖。
得了冠军,马上就有人找谢娜拍戏。有一个正在三亚拍戏的导演说戏里正缺一个角色,要她过去演这个角色。接到邀请后,谢娜又激动又兴奋,打起行装直奔三亚。可是,一到那里,她整个人都沉入了谷底,剧组因为她是个新人,又没读过北电什么的,根本就没她的戏。一个月时间里,她就在剧组里给“腕儿”们梳头,帮他们用吸油纸在脸上吸油。后来,在她的恳求下,导演才勉强让她演了一个小角色。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是,演的角色根本没有她挑选的余地。这让她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好强的她决定去考学。从三亚回来,谢娜又“疯”了个够,令家人瞠目结舌:她竟然一口气报考了北电、中戏、军艺三个学校!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三战皆输的谢娜无颜也不愿回四川,决定继续留在北京寻找机会。
2004年,是她最难忘的一年,她第一次脱下戏装,拿起了话筒站在主持人的舞台上,从没有主持经验的她,从头到尾都在笑在闹。一二期节目下来,观众的反应很不好,她走进网吧打开网页,网上骂声连天,句句如刀似枪!她泪流满面地走出网吧,回到住处。她给搭档何炅打电话说:“我不想做了,做主持人可能不适合我,还是安安心心去演个小角色挣点小钱。”何炅劝她:“你在台上这么闹腾,这么开心,我觉得挺好的。不如这样吧!你干脆一‘疯’到底……你再坚持几期,哪怕每期多一个人喜欢你,都是一种成功。”她答应何炅再坚持几期,继续用自己的疯劲儿去驱散观众心头的不快和沉闷。从那时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谢娜在节目中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总是“突发”式的,让人忍俊不禁。每次只要她一出场、一开口,就会笑倒一大片,乐翻一大堆。
“疯”是一门技术活。《快乐大本营》比原来更火了,谢娜也火了!人们对谢娜的评价是:“她的主持轻快、活泼,非常有亲和力,只有快乐的人,才能传递快乐!”
人生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挫折。当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像谢娜一样“疯一疯”吧,直到日子慢慢变好,直到雾散云开,直到自己在群星中闪耀。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因为有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媒婆即获成功的经历,谢娜不甘于在演讲比赛中仅获二等奖,因此决定进京参赛。
B.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除了谢娜本人从童年起就有表演欲望外,她表姐的劝说因素更是不可忽视。
C.在念顺口溜招致同学喝斥后,谢娜依然摇头晃脑地念着“八百标兵奔北坡”,这是她在抗议同学对她的不尊重。
D.获得“影视表演十佳金奖”后,当谢娜接到拍戏邀请,她以为自己已正式进入演艺生涯,因此“又激动又兴奋”。
E. 从“骂声连天”到“乐翻一大堆”,“闹腾”“开心”的主持风格不仅成就了谢娜本人,也成就了《快乐大本营》栏目。
【小题2】在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之前,文中提到谢娜曾经遭遇的挫折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小题3】在作者看来,当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应该“像谢娜一样‘疯一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疯”的含义的理解。 (6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5-28 09:3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四、现代文阅读

悠悠寸草心

①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②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③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④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⑤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⑥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⑦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⑧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⑨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⑩母亲 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 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 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⑪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⑫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小题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小题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小题3】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小题4】《悠悠寸草心》中替人做佣的母亲艰难地培养儿子长大成人。请你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对“可怜天下 父母心”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囚绿记 (陆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①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②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注: ①猗郁,茂盛的样子。②蕈菌,蘑菇。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文中所说的被囚之绿,实际上就是一株常春藤。
B.文中对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先称其为“绿色”,然后又称其为“绿友”、“绿囚”,称谓的变化暗示着作者情感的变化。
C.“我”因为心中魔念作怪,所以囚住了常春藤,这个魔念实际上对绿的一种挚爱。
D.文中写到“我”从前住乡下时,一个友人剪除了自己不忍剪除的杂草,“我”当面批评了友人,怪他多事。
【小题2】(小题2)文章第二段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这朝东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的房间,“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3】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请你结合本文实例来赏析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这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5分)
【小题4】“囚绿”是表达文章主旨的重要环节,文章命名为“囚绿记”自有其道理。(6分)
(1)、请你理顺本文的思路,填出思路链 “见绿”——“——“囚绿”——“释绿”——“
(2)、请你谈谈文章命名为“囚绿记”的道理。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问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竹到水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 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掂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起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小题1】请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小题2】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同类题4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静夜品瓷
程应峰
①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②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种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③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但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稚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④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的。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⑤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⑥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⑦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搏”“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⑧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新或愉悦或凝重的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叶来。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薄胎青花瓷瓶”与“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诗句开头,既呼应题目,又增添文化气息。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滑润如玉的釉面”等,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C.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到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读瓷的经历,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D.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上是借品瓷写人生,强调人们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树荫下的默想
何其芳
我和我的朋友坐在树荫下。六月的黄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在我们眼前,在苍翠的山岩和一片有灰瓦屋顶的屋舍之间,流着浩浩荡荡东去的扬子江。我们居高临下,而且在这凉风时至的岩边有个茶座。
我们就坐在茶座间。一棵枝叶四出的巨大的常绿树荫蔽着。这种乔木在我们家乡名黄桷树,常生长在岩边岭上,给行路人休憩时以清凉。当我留滞在沙漠似的北方我是多么想念它啊。
现在我就坐在它的树荫下。
而且身边是我常常想念的别了四五年的朋友。
我将怎样称呼我这位朋友呢?有人称他为一个高洁的人。然而他,是第一个影响到我的生活的朋友。他使我由褊急,孤傲,和对于人类的不信任变得比较宽大,比较有同情。当我们分别后,各自在一边受着苦难,他和肺病斗争,而我和孤独,和人间的寒冷,最后开始和不合理的社会斗争,我仍是常常想念他。
我们说了很多的话,随后是片刻沉默。就在这片刻沉默里,许多记忆,许多感想在我心里浮了起来。
北方的冬天。已经飘飞过雪了。一种奇异的郁悒的渴望,又不可抵御地折磨着我。我写信给我的同乡,说想搬到他们所住的那个会馆里去。
搬到会馆后我的屋子里没有生炉火,冷得像冰窖。每天餐桌上是一大盆粗菜豆腐,一碗咸菜和一锅米饭。然而我感到一种新鲜的欢欣。
因为我们过着一种和谐的生活。而我那常有温和的沉默的朋友那时候更常有着温和的微笑。在积雪的日子,我往往独自跑出去享受寂寞,回来便坐着写诗。那是一些很幼稚的歌唱,但全靠那位朋友读后的意见和暗示我才自己明白。所以他又是第一个影响到我的写作的朋友。他使我的写作由浮夸、庸俗和浅薄可笑的感伤变成比较亲切,比较有希望。他自己是不常写作的。但有一次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册手抄本给我看,上面写满了用小诗形式记下来的诗的语言,像一些透明的露珠那样使我不能忘记。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
“寂寞的秋
猫儿绕着我的脚前脚后”
“吹去爬到我书上的虫儿
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
他有着平静的忧郁,同时对于一草,一木,一个微小的生命都怀抱着温柔。
迟晚的北方的春天终于来了,我常常坐在他的屋子里闲谈,他呢,他望着屋檐下的去年的旧蜂窝想念他的昔日。我们都感到最好以工作来排遣寂寞了。于是我们自己印一种小刊物来督促我们写作。
这小刊物印行了三期便没有继续,因为我被折磨于一种生活上的纠纷,一种燃烧着自己的热情,再也不能安静地提起笔来写一点什么。
那郁热的多雨的夏季啊,我第一次背起了爱情的十字架。
我常以我那位朋友的屋子为我的烦忧的托庇所,因为在那里我可以找到平静、友谊和莫逆于心的谈话。
不久他就离开了那个古城,回到混乱的文化落后的家乡去寻找职业。没有发现适宜的工作却发现了肺病。他吐血了。这个悲哀的消息给我带来惊讶,忧虑,我想起了他瘦弱的身体,困难的家庭状况和家乡的那种折磨人的社会环境。
全靠他自己,他和那可怕的疾病斗争了四五年还是坚强地活着。在这中间他还断续地以劳力去换取一种极简单的生活。
在一封信里他写着:“我宁愿挑葱卖蒜,不和那些人往来。”那些人是什么人呢?不待推测,我就想到那是充满各地的闭着眼向社会的上层爬的人们。后来他又寄一些新的小诗给我,当我读到其中的这样一首:
“我愿是一个拣水雀儿
在秋天的田坎上
啄雨后的露珠”
我起了许多感触。我联想到一位古代的愤世者的话:“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
现在我们见面了。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我已经开始走入衰老的季节了,却又怀抱着一种很年轻的感觉:仍然不关心我的归宿将在何处,仍然不依恋我的乡土。未必有什么新大陆在遥遥地期待我,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
我真像是一个命定的“浪子”,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厌倦了幻想,厌倦了自己”,回到家中去做一个安分的人。我真像是跋涉在沙漠里就为着“寻找口渴”。
对于明天我又将离开的乡土,这有着我的家,我的朋友和我的童年的乡土,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我责问着自己。我不自禁地想起一片可哀的景象:干旱的土地;焦枯得像被火烧过的稻禾;默默地弯着腰,流着汗,在田野里劳作的农夫农妇。
这在地理书上被称为土壤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
或许这就是驱使我甘愿在外面流离的原因吧。
是啊,在树荫下,在望着那浩浩荡荡的东去的扬子江的时候,我幻想它是渴望地愤怒地奔向自由的国土,又幻想它在呜咽。
1937年6月11日下午,莱阳
(有删改)
【小题1】作者笔下的这位朋友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中多处引用“我”的朋友的小诗,有何作用?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4】文章结尾部分说:“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我责问着自己。”你是否觉得“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