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没有个背景
金 兰
三叔把自家的鸡鸭挑到城里卖,在菜市场找了个地儿,挨着一个熟菜摊。老板是个猴子一样瘦的年轻人。
买卖还没开张,三叔就跟瘦猴发生了争执。瘦猴埋怨三叔的鸡鸭太臭,想来买菜的顾客都到别处去了。他命令三叔马上搬迁,否则就不客气了。
三叔不服气,和瘦猴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瘦猴气冲冲地威胁他:“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你等着,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说完,他再也不屑于跟三叔争吵下去,冷笑着走了。
三叔心中一凛,当下就有些后悔。他想:我一个乡下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犯不着为一点儿小事和人家吵架。
三叔主动把价格降下来,打算快点出手回家。旁边卖辣椒的女人压低声音对他说:“你怎么跟他吵架呢?全市场这么多人,你和谁吵不行,为什么偏偏要跟他吵?你知道他是谁吗?”
三叔的心一阵乱跳。他把价格降到最低,很快,鸡鸭就卖光了。他飞快地收拾好东西,匆匆离开。走到肉行时,一个屠夫招手喊住他,严肃地问:“你刚才跟那个人吵架了吗?”
三叔点点头。屠夫说:“你怎么偏偏跟他吵架呢?你知道他舅舅是谁吗?”
三叔当然不知道,懵懂地问:“我该怎么办?”屠夫同情地叹了口气,冲他连连摇手:“我帮不了你。”
三叔感到脑袋“轰”地一下,嗡嗡作响。他后悔极了,垂头丧气地走出菜市场,迎面碰见一个工商人员。他拉住三叔,上下打量:“你就是那个吵架的人吗?你知道他舅舅是干什么的?你为什么要惹他呢?这里这么多人,你惹谁不好,为什么偏偏要惹他?”
三叔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真想给自己两巴掌。他想:我真浑,为什么要和那个“瘦猴”吵架?
回去后三个月,三叔一直不敢再进城。一天,三叔觉得风头已过去,再次把鸡鸭挑到城里去,在菜市场找了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尽管这样,他还是被熟菜摊儿的瘦猴发现了。他的心一下提了上来。
过了半天,买卖做得很顺利,没有人来找麻烦,三叔的心又渐渐放下来。一直到卖完鸡鸭,什么意外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三叔忽然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卖熟菜的人能有什么来头?能有多大背景?那些人只不过是吓唬自己罢了。
收拾好东西,三叔突然感到尿急。他找了好久,也没看见一个厕所。向人一打听,终于找到一个小公厕,门口摆着张小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收费的老头儿。
三叔放了五角钱到桌子上,就想冲进去方便。
老头突然拉住他,用威严的目光紧紧盯着他,说:“等等!你就是那个卖鸡卖鸭的人?三个月前,你在这里和人吵过架?”
三叔大吃一惊,说是的。
老头儿马上斩钉截铁地说:“对不起,你不能进!”
三叔倒吸了一口凉气:“为什么?”
“为什么?”老头儿威风凛凛地一拍桌子,“你知道和你吵架的人是谁吗?他是我亲外甥。哼哼,这个厕所我说了算,不让进就是不让进,我憋死你!”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以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三叔在菜市场的遭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
B.“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你等着,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这段底气十足的恐吓三叔的话语表明瘦猴无赖霸道、缺乏教养的性格特点。
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菜市场上卖辣椒的女人惧怕瘦猴,正是通过她“压低声音”对三叔说话这一细节表达出来。
D.“工商人员”拉住三叔,接二连三责问,在他看来,三叔得罪瘦猴,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对菜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会打破原来的安宁,自己有必要出来批评三叔。
E. 小说中老头儿的形象主要通过层层对比和语言神态描写刻画出来,文中用词准确,形象生动,比如“威严”、“紧紧”、“斩钉截铁”、“威风凛凛”等,活画出老头儿的性格特点。
【小题2】小说中的“老头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4 12:0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庄周的燕子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有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ƒ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小题1】庄子惜墨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从文中含义看,“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的“大智慧”指的是什么?
【小题3】作者在文中写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麻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燕子是怎样“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
【小题5】文章结尾说“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结合全文说一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微时代彪悍登场,无微不至还是集体迷失?

①最近的微博很给力。微小说比赛一把火点燃了网民们的创作激情,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顺应“民”意将投稿截止日延迟一周至12月4日;羽泉则借力微小说大赛吆喝起了自己的买卖,“微小说内容前面加上羽泉卖歌,将有幸你来点歌,我们当面唱歌给你听”;微直播首播就选中了同步直播国内人气最旺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微博日报》上,无论你想减肥,还是招聘、加薪,抑或爆料、八卦,甚至仅仅是“求关注”“求粉丝”,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号召……

②所有“微”字头词语正在引领我们的生活,微时代正在来临,内容复制的速度如同单细胞分裂,它们无孔不入,润物无声,大到制造舆论的工厂(如微博),小至生活的私家分享(如街旁、切客),微生活无处不在。

③微电影是一种超短时放映、超短周期制作、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这三“微”特征,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向度的艺术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

④近来大热的微小说大赛37天就吸引参赛作品206660部,相关讨论1476034条微博。大赛还吸引到诸如方文山、高晓松、董璇等演艺界明星的参与。作为对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的微小说大赛还请来阵容强大的评委团,既有著名作家石康、王海鸰等人,又有出版人沈浩波、路金波以及《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等。“微小说”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平民似乎也能成为莎士比亚。然而尽管有严肃作家捧场,微小说依然难登大雅之堂,路金波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微小说的鄙视。

⑤“围脖”这个中国特色的名词无疑已成为一种时代标志,织围脖的不亦乐乎,还未开织的心向往之“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热闹织围脖的除了娱乐体育明星外,还有传媒圈子的意见领袖们。知名出版人路金波乃文化界的织围脖高手,一个人都不关注的他,粉丝却有近49万之多。  

⑥当粉丝超过100,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就是一家电视台;超过1亿,就是中央电视台。按照传统媒体的这个影响力标准,新浪已经培养了74家百万级全国性报纸。

⑦《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对新闻系学生说,如果你现在不加入围脖,将来就肯定没有资格做传媒。主流媒体或以官方机构身份,或以总编主编个人身份进驻微博,无怪乎四大门户将圈地战由地下悄悄暗涌转到线上高调吆喝。

⑧然而“围观”果真能改变世界?在接受采访时傅国涌说道:“围观肯定是件好事,但要说微博可以改写中国的历史,那是不可能的,任何载体都有它的有限性和脆弱性,如果我们今天刻意地强调某种载体,那么那些反对社会进步的人就会把这个载体消灭;如果我们不依赖任何载体,那么消灭任何载体都无所谓。”

⑨微时代,全民如此狂热地参与一场表达,个体如此被放大,微言原来可以大义,蚂蚁原来可以绊倒大象。然而,碎片化是否预示着精英的消解?微时代是庸众社会的前兆,还是草根崛起的号角?

⑩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是IT界的教父,但他家里没有电视,他也从不用手机,KK最欣赏阿米什人,一个至今仍在用马车的宗教团体。怎样让族群像家庭一样工作?怎样让大家变得更强大?是阿米什人选择使用科技产品考虑的因素。正如艾未未在《你是谁》中所说,一个好主意,它只影响到行为,并没有影响到精神,比如让你更便捷,但便捷之后做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要便捷呢?如何让我们在接踵而至的微时代里不被击碎?

(注)文中“微博”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微型博客,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广大网民非常喜欢,据其谐音戏称围脖,把更新“微博”戏称为“织围脖”。
【小题1】第①段中列举了若干流行的微现象,请简析其用意。
【小题2】第②段加点词语“润物无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路金波对微小说的鄙视说明微小说虽使普通民众展示个人才华,但依然难登大雅之堂。
B.“围脖”作为中国特色名词已经成为时代标志,娱乐传媒等各领域人士都热心织围脖。
C.第⑥段列举大量数字准确证明了随着围脖用户的增长,可以给媒体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D.第⑦段引用封新城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惟有现在加入围脖,才能在将来有资格做传媒。
【小题4】下列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⑧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
A.只要“电游”还在风靡,学生荒废学业的概率就越高;只要学生都不去玩“电游”, “电游”商就会被自然市场淘汰。
B.因为“电游”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上瘾厌学,所以许多人谴责“电游”;而事实上,让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C.如果东风强,那么东风就压倒西风;如果西风强,那么西风就压倒东风。
D.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小题5】联系生活中的微现象,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论证分析作者的隐忧“微时代,容易集体迷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黄裳浅识
黄永玉
 黄裳生于1919年,这是开不得玩笑的时代,意识和过日子的方式全世界都在认真的估价。“生和死,这真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这样说;“剥削和被剥削”,十月革命这样说。
  黄裳是山东益都人。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在1946年底1947年初,《文汇报》编辑部里还是别的什么所在。那时我在上海闵行县立中学教书,汪曾祺在上海致远中学教书,每到星期六我便进城找曾祺,再一起到中兴轮船公司找黄裳。星期六整个下午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星期天的一整天,那一年多时间,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两个糟蹋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
  我跟曾祺哪里有钱?吃饭、喝咖啡、看电影、坐车,我们两个从来没有争着付钱的念头。不是不想,不是视若无睹,只是一种包含着多谢的务实态度而已。几十年回忆起来,几乎如老酒一般,那段日子真是越陈越香。
  黄裳那时候的经济收入:文汇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出几本散文集,还有什么收入?伺候年老的妈妈,住房及水电杂费,收集古籍图书,好的纸、笔、墨、砚和印泥……还有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
  前些日子我到上海,问容仪:“你听过你爸爸开怀大笑过吗?”一个儒雅文静的书生的朗笑。容仪说:“是吗?他有过大笑吗?”有的,一种山东响马似的大笑。在我回忆中,黄裳的朗声大笑,是我友谊的珍藏。很可能,两位女儿哇哇坠地之后,那年月,黄裳没有空了。从历史角度看,哭的时间往往比笑的时间充裕。
  黄裳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五十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至于他的做文,唐弢先生是说得再准确没有了:“常举史事,不离现实,笔锋带着情感,虽然落墨不多,而鞭策奇重,看文章也等于看戏,等于看世态人情,看我们眼前所处的世界,有心人当此,百感交集,我觉得作者实在是一个文体家……”
黄裳兄的书我几乎都读过,从上世纪的1947年到今天近六十年了。心胸是一件事,博识是一件事,多情又是另一件事;文章出自一个几十年自凌辱、迫害的深渊从容步出的、原本有快乐坦荡天性的山东人笔下,自然会形成一个文化精彩排场。
我特别喜欢黄裳兄的《饯梅兰芳》。想想看,当年的黄裳兄不过二十几岁,有那么深刻的胆识、那么宏阔的气势,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
  和黄裳做朋友不易,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他也有一套和我做朋友的学问。大庭广众酒筵面前他几乎是个打坐的老僧,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他是个弄文的,我是个舞画的,“隔行如隔山”是句狗屁话!隔行的人才真正有要紧的、有益的话说。他明确地、斩钉截铁地、决绝地讨厌过某某人,那是很勇敢的,即使在戴右派帽子的年月,有人听过他求饶的话吗?苦难年月,罪人常采用屈辱方式强化自己。培根说过:“那些喜欢出口伤人者,恐怕常常过低估计被害人的记性。”(培根说的仅是“出口伤人”,还不够害命的程度。)既然迫害文化人是种文化现象,文化人怎么会不记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怎么办?读书!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去孤独!凋零!
  黄裳兄这一生为书遭遇过烦愁,也享受过泡在书里的快乐。人常常称呼这个是读书人,那个是读书人,要晓得,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可真不易。作家有如乐器中的钢琴,在文化上他有更全面的表现和功能,近百年来的文化阵营,带头的都是文人。
一个作家归根结底是要出东西,出结实、有品位的东西,文章横空出世,不从流俗,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闲事管得舒坦,是非晴明,倒是顾不上辈分和资格了。
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于凤凰(文章有删改)
注:①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文史专家、收藏家。②黄永玉,生于1924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E.作者的笔墨饱蘸了六十年的情谊,使黄裳的性情及一些人生历程得以生动地显现,文章虽然题为“浅识”,其实不“浅”。
A.文章由传主出生年代起笔,借助文学与历史融入了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在开篇就显示出了为文的个性与特色。
B.黄裳原本有快乐而坦荡的天性,他的女儿却不曾听过父亲的大笑。坎坷的经历使他的个性和处世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作者认为黄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并援引唐弢先生高屋建瓴的评价,使读者对于黄裳的文章特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印象。
D.人的个性是多侧面的,黄裳私下里面对友人时十分善谈,常有很深入的交流,但在稠人广众的酒筵上,他就拙于言辞了。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分)
答:
【小题3】本篇传记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哪些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请举例赏析。(6分)
答:
【小题4】文中说:“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既美丽又有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欺骗
闫岩
  范长寿这些天感觉浑身没劲,正赶上单位就要搞职称考试,这是关系到他前途命运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所以一点小病他也不在乎。考试完后,他才去找他的妹妹长英看病,他的妹妹是市医院的医生。长英给哥哥检查后笑着说对哥哥说,没什么大事,给你开点药,吃了就没事了。
  长寿和长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长寿的亲妈死了后父亲娶了现在的母亲,然后生了妹妹,后来父亲得了尿毒症,那时医术还没那么高明,不能换肾,就病死了。后来,继母没有再外嫁,就带着8岁的长寿和4岁的长英一起生活。继母没有外看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着。他和妹妹都为母亲争了光,上了大学有了出息。如今母亲和长英住在一起,长寿一家人星期天过去团聚。
  几天后,长英突然给长寿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是肾衰竭,和父亲一样需要换肾,她的肾不匹配,正在想办法找和母亲匹配的肾。长寿马上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焦急万分,问妹妹找到合适的肾没有,妹妹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寿心里顿时思绪万千,继母含辛茹苦养育他这么多年,如今病了,他应该不顾一切地救母亲,他应该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可又有一种自私的念头涌上心头,现在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了,对他的前途事业肯定有很大的影响。他翻来覆去地想,一会儿是母亲怎么疼他爱他养育他,一会儿又是自己的前途渺茫。他看着妹妹期望的眼神,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换!其实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他的肾也不一定能匹配母亲。可是结果一出来他就有点懵了,他和母亲的肾是匹配的。他已经别无选择。其实长英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叫到一旁说,哥哥,你要想好了,换不换你自己说了算,虽然你也跟她叫妈,可她毕竟和你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妈也不想让你换的,我是救母心切。长英的一席话让他很感动,他肯定地说,换。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儿子,感觉怎么样?”看到母亲欣慰的样子,长寿突然感觉有点恨母亲,他觉得母亲应该为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捐献而感到难过,可她偏偏是在笑,他想,如果是自己的亲妈肯定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换肾后他的身体是虚了点,但还没出现什么大事,母亲一恢复便经常跑到他家里来照顾他。那天晚上,母亲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马上昏迷过去,在医院里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抢救过来。妹妹长英哭得昏天黑地,他和妻子也掉了不少眼泪。妻子埋怨他说,你做事太草率了,看,换得不值了吧?他无语以答。
  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兄妹俩来到母亲的坟上,长英突然问:“哥,你后悔把肾换给妈吗?”长寿不知道怎么回答。长英说:“哥,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妈生前死也不肯让我对你说明白,可是我实在瞒不下去了,因为我不想让你对死去的妈有什么怨恨和不满。其实,妈身体一直好好的,没有换你的肾,而是把她的肾换给了你。”长英擦了擦泪接着说,“你那次来检查身体。我知道了你的肾有了大毛病,可不敢对你说,回家和妈一说,妈也不让我把病情告诉你,妈说如果让单位的领导知道了,会影响你的前途,最后妈想了一个办法,说她病了需要换肾然后把肾换给你,开始我不同意,可是妈说如果不这样她就先死,她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受苦。”长英已经泣不成声了。
  长寿的头开始发涨,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笑容,此时他才明白过来,那曾经让他起恨的一瞬其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瞬间。 选自《文学报·微型小说》
【小题1】“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这句话和后面的哪句话相照应?母亲“微笑”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照应的句子:     
(2)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题2】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小题3】为了突出母爱的朴实、圣洁和无私,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答:    
【小题4】这篇小说以“欺骗”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情节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现代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学习为中心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始于课堂,但又不止于课堂,它将课内的互动与课外的交流、线上的学习与线下的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通过相互交流、彼此信任、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传统的特别是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的扬弃与超越,是现代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的集中表现,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
教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也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导力量。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营造适宜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匆忙地穿梭于课堂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道”——引导人生,要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较以往更加开放、活跃、自由,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同时,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学生需要的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查询、搜索快速获得,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方面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由此,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凸显了。很明显,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研究如何“教”,更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让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得更好。
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加倍主动地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学风,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近期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走红,成为上海高校实实在在的热门课程。“治国理政”“读懂中国”“中国道路”“法治中国”“创新中国”等一批课程围绕当下青年学生最关心的国事,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思政课程”开始转向“课程思政”,曾经让学生昏昏欲睡的思政课成为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这在于课程内容回应了学生的现实关切,课程方式适合当代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
只有每个教师都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教学视为第一任务,把教师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每个学生都勤于学习、热爱学习,把学习视为成长的第一需求,把学生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学习共同体中如饥似渴地求知、孜孜不倦地探索,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才能构建起大学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成长成才才能从美好的愿景变为理想的现实。
(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加倍主动地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B.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其将来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C.只要课程内容回应了学生的现实关切,课程方式适合当代学生接受新知的特点,学生就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D.师生学习共同体应该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教师立德树人,学生不懈求知,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