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各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在老街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普通得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染给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惊得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会记在心里,下次你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剃头刮脸。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吃咔吃的质感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火烟中丧生。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所笼罩。
西街上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西街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西街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陆跟随西街的人,走进了一个大仓库,火灾遇难的人并排躺了一地。
老陆就从眼前的第一个人做起,烧热水,洗脸,洗头,修面,理发,一丝也不马虎。老陆把一个一个的逝者抱在怀中,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不忍观之,他索性闭着眼睛,用盲剃的技艺给逝去的生命细细打理。一个女孩,头发烧焦了,纠结在一起,如果梳理就会掉光了。老陆第一次给女孩做起了发型,那发型做得和女孩的仪态非常熨帖,西街的人都禁不住打出敬佩的手势。所有的活计做停当了,老街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老陆收拾好工具,推辞了西街人递给的报酬,踉跄着走出仓库。
老陆的事在老街流传着,人们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
老陆索性关掉了店铺,摘掉了招牌,去丽景门下看看别人下棋,到茶馆里泡壶茶,听听戏。
老陆每次路过发廊,总是禁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店里瞅瞅,看着年轻孩子们在店里忙活,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活动着,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
春节过后,老陆不见了,老街的巷头街尾再也没人见到过老陆。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某个牧场见到过老陆,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呢。
老街再无剃家。
《小说选刊》2016年第8期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写老陆长相普通,生活平平淡淡,写出了老陆的平凡。作者欲扬先抑,突出了后文老陆选择给几十个去世的人理发梳头的高大形象。
B.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作者娓娓道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老街剃家的形象。
C.“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夕阳西下”的景象渲染了悲壮的氛围,老陆离去时悲壮的背影暗示了后文老街再无剃家的结局。
D.老街流传着老陆的事,人们都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人们的不可理喻以及对老陆的敬佩是虚伪的。
E.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理发剃头的行当都换了门面,老陆没换招牌,并拒绝了招个小姑娘撑门面的建议,由此可看出老陆是个固执的人。
【小题2】“剃家”老陆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小题3】文章划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最后写“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和“老街再无剃家”,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3 12:30: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菜,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马的眼睛湿润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以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B.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种菜的熟练。
C.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
D.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
【小题2】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

徐方圆

①火车从平原一路驶向高原,青杨望着车窗外出神,这次的目的地是西藏,她要去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寨支教。其实,与其说是支教,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青杨打开自己的双肩包,拿出装有工作介绍信的信封,上面写着几个字:木桶希望小学。看着这校名,她笑了。

②从拉萨下火车,换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青杨终于来到了木桶希望小学。几年前,青杨来西藏旅游时,记得高原上鲜有树木,而这里却有许多高大的白桦树,让青杨甚为欢喜。

③青杨要带一个复合班,班上有大大小小20个学生。上课时,孩子们都很乖;下课了,孩子们围在青杨身边,用生涩的汉语问个不停。

④青杨也问他们:“这里为什么叫木桶小学?”

⑤小女孩梅朵最健谈:“因为我们这里产木桶。老师您看到白桦林了吗?我们手工做白桦木桶。”

⑥“这些木桶都是做什么用的?”青杨又问。

⑦“听阿爸阿妈说,我们这里做的木桶要卖到城里去,都是做浴桶的。小的洗脚,大的洗澡。一个木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好,可以卖不少钱。我们自己舍不得用,都用塑料桶。”

⑧听到洗澡,青杨忽然觉得自己有不适感了。从出发到今天,已经一周了,却一直没有痛痛快快地沐浴。也没办法,这里打水比较困难,从学校出门要走将近1公里,才能到村寨的公用井。孩子们善良懂事,从青杨来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帮她打水。但井水不是很充足,每天只能打一桶,洗澡在这里便成了一种奢望。

⑨日子一天天过去。白天过得充实快乐,但一到夜晚,青杨就会想家。她常常做梦,梦见自己在远方的家里沐浴,还唱着幼稚的《洗澡歌》。可是醒来,青杨看到的却是陌生的灰墙。

⑩一天,青杨悄悄问梅朵,这里的人平时都去哪里洗澡。梅朵说,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圣泉,泉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平时水很少,一年中只有半个月时间才会有许多水,会形成一个湖泊,这时候人们就会去圣泉沐浴祈福。青杨又问:“到底有多远?”“没多远,七八里路吧。”梅朵平静地说。说完,梅朵看了青杨一会儿,抿着小嘴不再说话。

⑾第二天一放学,孩子们就都走了,平时他们会在学校多待一会儿。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树上,把叶子变成了亮闪闪的星。青杨想,圣泉边的月色一定也很美吧。忽然,她听到了孩子们的声音,回头一看,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她看到了孩子们,还有木桶。对,20个木桶,每个孩子都双手掂着一个盛满水的木桶。梅朵端着木桶,站在队伍里,她对青杨说:“老师,我们去接圣泉了,只是这时候圣泉的水流太小了。这些木桶都是我们家里新做的。”说完,梅朵放下木桶,变戏法似地拿出一大束格桑花送给青杨,她趴在青杨的耳边说:“老师,您可以洗澡啦,这样您就不会离开我们了。”木桶还带着天然的白桦树的清香,孩子们把盛满水的木桶摆在青杨的宿舍门前。

⑿月亮越升越高,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

(选自《中国教师报》)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看看这校名,她笑了”,是因为“木桶希望小学”的名字太搞笑,青杨从来没听过用“木桶”给学校取名的。
B.“这里却有许多高大的白桦树,让青杨甚为欢喜”,既交代了环境,又表现了人物心理,还为下文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
C.“一到夜晚,青杨就会想家”,这是因为她觉得那里十分清苦,生活很是无聊,于是产生了结束支教生活的想法。
D.“月亮越升越高,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这个景物描写很有诗情画意,含蓄地表现了青杨能够痛痛快快洗个澡的愉悦心情。
E.这是一篇与教育有关的小说,反映了援藏老师与藏族孩子之间纯真美好的师生关系,文笔清新朴实,内涵深刻丰富,读来饶有趣味。
【小题2】小说开头所说“与其说是支教,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这名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对孩子们提水给老师洗澡的举动,小说前面有不少暗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天使的礼物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⑹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小题1】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小题2】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小题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的意思?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的?
【小题4】“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问的人,儿子,“我”)怎样的心理?
【小题5】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政教子
(背景提示:贾宝玉引逗忠烦王爷的戏子琪官.王爷派府官到贾府索要,该宫在贾政面前质问宝玉,宝玉先是不承认,被揭穿底细后交代琪官的下落。)
贾政此时已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邓长府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①带着几个小澌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斯“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连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了,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贫环 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砲,只因从那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 我看见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赴着跑了过来。”贫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 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 顏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箱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 贾政的袍裸,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 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其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②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睹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 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鬂毛刹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雅!”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凶多吉少,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梢一信,偏生没一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見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 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 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 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 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千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 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酴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功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听了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悦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 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 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己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 自重。况且炎天署曰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 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沐提这话,我养了这个不肖的孽嶂,已不孝,教训他一 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s王 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陣,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渑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衔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 了,泪如雨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删节)
【注】①贾环,系贾玫庶子,赵姨娘所出,宝玉异母弟。②宝玉与金钏儿开玩笑,被王夫人误会,金钏儿挨打,并被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投井而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项是
A.贾政“气的目瞪口歪”这个极为夸张的表情,其实是贾政做给王府官员看的意在表 明自己绝不护短,要痛惩孽子。
B.贾政听罢贾环的话,未加分析与验证,就给宝玉定下淫辱母婢的罪名,这表明贾环在贾政心中是有很重的分童的。
C.贾政狠絲罚宝玉,甚至要杀之后安,他的出发点是大家族利益,他认为这个有危险的儿子会毁掉祖宗历经九死一生创下来的基业。
D.王夫人以死逼劝贾政,实际上更多出于她的一己私心,宝玉一死,她就失去了依靠,他日贾环继承家业,她甚至会毫无安全保障。
【小题2】文中贾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贾政的形象是复杂的,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