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化敌为友(科幻小说)

超侠

短短3个月时间,地球联军就大幅度溃败,面对着模拟虫军队的入侵,我们的战士着实抵挡不住,只能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山上,太空舱营帐,整齐排列,遍布各处,这令地球联军的最前锋史蒂夫将军想起小时候在坟山上看到过的漫山遍野的坟茔。

史蒂夫叹息着进了营帐,却忽然外面有人吵吵嚷嚷:“让我去见将军,我有妙计……”

士兵的呵斥声、怒骂声传来:“滚回去,你懂个什么,别来打扰将军,将军有很重要的事情……”

史蒂夫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这人是……科学家?”

一个卫兵说:“不,不是,这人只是负责维护清扫垃圾机器人的工人,假装穿着一件科学家的白大褂,不知道要干什么,我们怕他对您不利,就……”

史蒂夫点点头,示意卫兵不用再说下去了,然后转身欲走。

中年男人忙道:“我叫曹奈,我是很有想象力的科学爱好者,我……我发现它们,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集群组织,所有的战士,所有的军队,所有的武器,其实都是一个整体,所以它们不会灭亡,因为它真正智慧的首脑只有一个,就像蜂群或者蚁群一样,必须击溃这个首脑,它们才会真正的死亡,不再复制。”

史蒂夫说:“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军队早就研究出了这一点,不但如此,它们的首脑可以任意改变,即使首脑死了,又会产生新的首脑,所以,除非将所有的模拟虫化掉,否则,只剩余一个,它们同样还是有思想的。”

曹奈说:“可是,将军,你忘记了,它是在不断学习和进化的,最开始,它们就像野蛮的动物一样,乱打乱杀,后来,就像原始人一样,用冷兵器作战,它们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学会和我们人类一样,一样的装备,一样的战斗,而且,它的集群智慧正不断地翻新,超越,进化到更加文明的境地,刚开始时,它们残忍无比,不留活口,到现在,它们还会抓取俘虏,将他们缴械,再将没了武器的俘虏安然送回,这些,都代表着它们的文明也在升级、进化……”

史蒂夫撇嘴道:“那你说这些,又有何用?”

曹奈喝了口水,说:“最重要的一点还没说到,其实,它们,只不过是猴子。”

史蒂夫一愣:“猴子?”

曹奈说:“猴子摘帽的故事,想必你也听说过,它们和猴子一样,只不过在模仿人类,现在,若要他们停止进攻,我们首先要停战,那就是……”他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放在了史蒂夫眼前。

史蒂夫还以为他想突然袭击,连枪都掏出来了,哪想到是一本书。

——老子的《道德经》。

这又是玩哪一出?

史蒂夫将枪收了起来。

曹奈尴尬地说:“没事,我不是……其实,我对科学和国学都挺有研究的,你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学,可是引领了几千年的思潮啊,这些模拟虫根本无知无识,要让它们放弃战争,就要教会它们道德。战争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与他们和解吧!”

他又接着说了下去。

史蒂夫恍然明白了,又惊又喜,道:“很好,很好,好办法!”

第二天,大战再次开始了。

人类的军队与模拟虫军团在广阔的灰土岩石战场上,再次相遇。

但这一回,人类的军队没有再拿着枪械和武装机甲,而是将《道德经》《论语》《飘》《巴黎圣母院》等一切能展示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的中外书籍全部捧在手中。

这一局面,顿时将模拟虫军团们被镇住了,士兵们马上按照先前的部署,将手中的书放置地上,鸣金收兵。

模拟虫们无法探知人类的思维,只能从人类的外在行为来进行模拟,它们拿走了书籍,迅速撤退回去。

两天之后,模拟虫军团模拟的人类上门来求和。

它向先锋史蒂夫将军表明了来意,它模拟人类的声音说道:“我们之所以和你们战斗,导致双方伤亡惨重,是因为你们来到这里,抢夺了这里的矿产和资源,而这些东西,是我们一直赖以生存的物资,我们不得不击退你们,但如今,我们的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我们终于明白,给生命予尊重,和平共享,才是正道,你们想必也是为了生存,才来这里寻找矿产的,那么,作为这个星球的主人,我们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个星球吧!‘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它最后甚至还引用了道德经的名言。

很显然,他们已经进化到了更高的文明境界,逐渐有了人性,也变得通情达理起来。

这一点,令史蒂夫将军深受触动。

人类联军决定与模拟虫军签约,和平共处,不再彼此伤害,共同开发这个星球。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蒂夫由弥望的营帐想到漫山遍野的坟茔,透露出打了败仗后失望乃至死寂的心理,渲染出悲凉气氛。
B.“我不是……其实“句中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我曹奈不是开玩笑,故弄玄虚,我这样做是合理的。
C.穿着白大褂的工人曹奈,不是装科学家,其研究水平非一般科学家可比,说明凡人才是能人真英雄。
D.小说告诉我们,人类取胜的法宝不是先进科学的武器,而是能展示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的中外书籍。
【小题2】“他们已经进化到了更高的文明境界”句中的“他们”可否换为“它们”?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小题3】“模拟虫军团模拟的人类”先“上门求和”,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3 01:02: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78年,中国内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而在随后大致相近的时间段,时代风云因缘际会,两岸三地的电影也不约而同地开启了各自的创新运动。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大陆崛起“第五代”,台湾兴起“新电影运动”,香港推动“新浪潮电影”,这三个创新电影运动中,香港电影“新浪潮”是最早与商业电影结盟的,而且这个结盟为改造香港的商业电影与提升香港电影品质做出了贡献,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个世纪 80、90年代香港电影的艺术品质。直到 2001 年《英雄》出现,大陆的“第五代”精英们才开始旗帜鲜明地拥抱商业电影,而中国台湾地区迄今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电影工业体系或者商业电影机制。
从历史发展和电影产业的实绩来研判,中国香港地区的电影自然是两岸三地电影产业中商业属性最强的。中国香港的电影商业经验多、类型意识强,但是香港地区电影必须是外向型发展,仅仅依靠六百多万的香港人口是难以支撑大投资电影制作的。而进入数码时代的电影,由于追求视觉奇观的营造,致使单片电影的投资,如有大的市场企图心,必然是天文数字,给回收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投资的电影必须有大市场的支撑,而中国内地就是离香港地区最近的超大型电影市场。所以,当前香港地区的电影创作面对着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急速拓展、电影创作日益繁荣的情况下,香港地区的电影产业面临着和内地电影产业如何融合的问题,这也使香港电影的内容生产、类型片创作面临着战略性选择的艰难挑战,是留在香港本土固守香港电影的特色、拍一些小制作的影片,将“ 香港电影 ”传承下去;还是带着香港的电影优势经验融入到中国内地大市场中,拍摄以前自己想做而未获得资金支持的大制作电影,这是每个香港的电影创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抉择的问题。
香港地区的电影面临的这两种选择,不仅决定着导演们、香港电影人的发展空间和未来高度,同时在内容方面,也对香港类型片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如要融入广阔的内地市场,鉴于“ 一国两制 ”的实际情况,首先会遇到政治层面的问题,就是两地的电影管理体制并不一样。单就审查制度而言,因为香港有自己的分级制度,和内地执行的审查规章,有着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取向。一些类型片经过香港的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在香港上映,但若想进入内地市场,还要接受内地的审查规章的检视。这样,一些香港创作者所擅长的类型片就难以进入内地市场。比如鬼片、僵尸片、赌片等等。
除了政治层面的阻力之外,香港电影类型片进入大陆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文化方面的障碍。虽然香港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深切的联系,但毕竟两地之间生活方式、人生价值有一定的不同,正像当今香港的部分民众对中国内地的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一样,内地观众对香港民众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特别是内在的文化肌理、生活逻辑、价值体系,也存在着隔膜,这也必然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和接受,而在当今的大众文化时代,任何的隔膜都会影响票房的实现。
(摘编自王海洲《香港地区类型电影的时代挑战与转型重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陆的“第五代”、台湾的“新浪潮电影”、香港的“新电影运动”,各自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在电影创新方面作出的尝试和突破。
B.大陆地区2001年出现的《英雄》,代表着大陆“第五代”精英们开始拥抱商业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地电影的艺术品质。
C.从历史发展和电影产业实绩来研判,因为中国香港的电影商业经验多、类型意识强,所以香港电影成为两岸三地电影产业中商业属性最强的。
D.六百多万的香港人口难以支撑大投资的电影制作,以及市场企图心大的单片电影投资必然很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香港地区电影必须是外向型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内地是离香港最近的超大型电影市场,所以香港电影想要生存,就必须要与内地电影产业进行融合。
B.鉴于“一国两制”的实际情况,政治层面的问题是香港电影想要融入内地市场首先要面对和考量的。
C.香港电影的分级制度和内地电影的审查规章,在意识形态取向上有所不同。
D.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和接受必然受到文化方面的影响,比如风俗习惯、生活逻辑、价值体系等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电影“新浪潮”是最早接触商业电影的,并且推动了香港商业电影的改造。
B.香港电影的特色就是擅长拍一些小制作的影片,在这一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经验。
C.鬼片、僵尸片、赌片等类型片很难成功通过内地电影审查规章的检视,从而进入内地市场。
D.香港和大陆之间生活方式、人生价值有一定的不同,所以两地民众互相也缺乏充分了解。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种爱,很小

佚 名

不管他们选择的目标是什么,迫击炮弹还是落到了一个越南小村庄的孤儿院里。几个教士和一两个孤儿被炸死,还有几个孤儿被炸伤,其中有个大约8岁的小女孩。

村里的人到邻近的一个和美军有无线电通讯联系的小镇上去求救。最后,美国海军的一名军医和一名护士带着急救箱,乘吉普车急匆匆地赶到村里。他们发现那小女孩伤得非常严重,如不抓紧手术,她就会因长时间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亡。要及时地给她输血,这就得要和她有同种血型的献血者。护士很快地给在场的人进行血型化验,结果,没有一个美国人和小女孩的血型相同,但有几个没受伤的越南孤儿却和她血型相同。

美军军医和护士一会儿用越南语,一台儿用法语,一会儿打手势,试图向这些吓坏了的孤儿们解释,如果不马上给这个小女孩献血,她就必死无疑,然后他们问孤儿们,有谁愿意给小女孩献血。

孤儿们听后,一个个瞪着大眼睛,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

 “啊,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护士用法语说道。

 “恒。”小男孩答道。

护士很快把恒安置在担架上,用酒精在他的胳膊上擦了擦,把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发出了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只手将脸蒙住,“疼吗,恒?”军医问道。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军医又一次问他是不是针头刺疼了他,他又摇—摇头。

正在这时,一个越南护士正好赶到。她看到这种情景后,直接用越南语问恒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听了桓的回答后,温柔地对他说了些什么。

过了片刻,恒停止了哭泣,抬起眼睛询问似地看着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向他轻轻点了点头,恒脸上紧张的表情顿时释然。

越南护士看了看美军军医和护士,然后轻轻地说道:“他以为他快要死了。他以为你们要把他的血全部输给那个小女孩呢。”

 “但他为什么又愿意献血呢?”美军护士问道。

越南护士用越南语把美军护士的话又给恒说了一遍。恒回答说:“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小题1】“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反映了恒当时怎样的心理。
【小题2】将前文中与“他以为他快要死了”相照应的句子找出来。
【小题3】“越南护士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意思是什么?
【小题4】题目“有一种爱,很小”,你对此的理解是什么?
【小题5】你能从艺术构思的角度,就小说的结尾作简要点评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③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
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 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⑤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小题1】第②段关于余震特征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同一地方发生B.强度比主震小C.次数逐渐减少D.强度逐渐增强。
【小题2】阅读第④段,下列选项叙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地震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
B.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C.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D.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
【小题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小题4】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哪种说明方法(写一种即可),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5】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循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从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

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

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

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胖老头,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一刹那,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瘦老头自信地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蓝天是公正的。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叙述两位老人卖风筝的故事,着力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往往过于关注物品价格的高低而忽略其质量的好坏。
B.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勾画了一幅风和日丽的春景图,营造出车水马龙的热闹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做了铺垫。
C.胖老头对瘦老头“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是因为他认为瘦老头的风筝做得精致而朴素,却无人问津,他内心充满了忧虑和遗憾。
D.小说结尾部分,瘦老头以剪断绳线,放飞所有风筝来证明自己的高超技艺,对人们的世俗行为表示抗议,表现出他找不到知音的孤独感。
【小题2】小说中的瘦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蓝天是公正的”一句话单独成段结尾,有什么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近日,正午阳光的新剧《都挺好》播出之后,口碑迅速走高,在豆瓣上有上万人打出85的高分,将近90%的网友给出四星及以上的评价。

《都挺好》的好评再次验证了正午阳光高品质内容输出的实力。在《都挺好》播出之前不久,正午阳光出品的年代剧《大江大河》与古装剧《知否》已先后播出,分别拿到8.8和7.5的豆瓣评分,收视率和网络热度也一路上扬至同时段第一、第二的位置。据统计,正午阳光自2014年至今,出品的剧集中有85.7%的作品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有一半的作品豆瓣评分高于8分,整体表现“都挺好”。

一方面,正午阳光脱胎于山影集团,市场化之后其作品开始面向年轻市场,一改此前以战争剧、老一辈爱情剧为主的年代气息。另一方面,正午阳光的团队虽然在不断扩大,但仍然以“山东帮”的圈层为主,团队之间有长期磨合的熟悉和默契。而在华人文化控股之后,候鸿亮仍掌握着公司内容布局的控制权。同时,双方的体制背景使正午阳光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平衡,进而保证好作品的持续输出。

(摘编自《86%的剧作在豆瓣超7分,半数超8分,正午阳光“都挺好”》,201 9年3月5日《今日头条》)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电视剧产业化运行机制发生变革,市场化增速加快。为追求商业利益,制作方有意拉长电视剧篇幅,这种处理方式已成为某种业界“潜规则”。

《大唐荣耀》从60集拉长为92集,《择天记》从50集拉长到55集,动辄80、90集的电视剧屡见不鲜,新《还珠格格》99集,《隋唐英雄》120集……长剧越来越多,剧情拖沓、内容稀薄等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某些评价良好、被誉为“良心剧”的作品也存在人为拉长“凑集数”等问题,挑战着观众的底线。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审美、娱乐、情感沟通等多重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试想,一部正常收视率为2%的电视刷,收看人群就有2600多万人,一集电视剧45分钟,如果注水部分有10分钟,那浪费的时间就是2.6亿分钟,注水部分越长,被浪费的个人时间和公共资源就越多。

国际上,减少剧集、保证单集精彩度已成为电视剧产业的共识。日剧的长度是10—12集,英剧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相比这两个国家,美剧的剧集往往较长,但由于竞争激烈,如果收视率不好,会立马遭遇“被砍”命运,这使得美剧制作追求精益求精。我国电视剧产业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但说到底,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摘编自《国产“注水剧”该挤挤水分了!》,2017年9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国产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经历过盲目追求大片化、奇观化的扭曲商业化之路;也经历过对明星的盲从和追捧,更不乏对资本的崇拜,但是最终国产电影在艰难的摸索中,做到了一年600亿票房的产业。而国产剧在经历了2017年的繁华盛宴后,却陷入了低迷。那么面对两个市场如此不同的表现,国产电视剧应该思考些什么?

首先,国产剧的追风现象还是十分明显,什么题材火爆,就蜂拥而至,完全不考虑市场对同一题材的消化程度,最终许多电视剧只能成为库存,连跟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其次,电视剧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高价演员用替身演戏的问题,同时还有二流编剧胡编乱造、三流导演胡乱拍摄的问题。那些悬浮剧以及让人“尴尬癌”都出来的台词可不止是演员一个人造成的。

第三,观众会从众,但是观众不傻,不是你随便拉一个自带流量的明星和翻一本畅销书就能打造出人见人爱的精品佳作。我们爱明星,但是我们更爱融入角色背后的明星,如果一个电视剧只能让人记住明星本人而非剧中角色,那么这部剧很难成功。

第四,2018年上半年,卫视播放的电视剧百分之七十都号称是现实主义电视剧,但是这些现实主义其实一点都不现实。我们的电视剧热衷于套上一个现实的皮,讲述着臆想中的现实,还假装大家都会沉醉于这个创造出来的“现实”的样子。

(摘编自《国产剧的末路与现实主义电影的崛起》,2018年7月15日《搜狐娱乐》)

综合以上材料,请概括并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国产电视剧发展。